告诉
2011-12-29王化兵
出版参考 2011年13期
2011年3月,《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刚一上市即引发市场追捧,短短三个月时间,截至记者发稿时,这本党史类读物在零售市场销售已达30万册,老一代读者自不必说,还赢得了许多80后90后的喜爱。一本党史类读物如何赢得各年龄段读者的青睐,如何不通过团购走零售市场也能销量节节攀升,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中国外文局原副总编林良旗和新世界出版社总编辑张海鸥,听这本书的操盘手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创意从何而来
林良旗先生是文革后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78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谈起这本书,林良旗说,这还要从他参与策划的上一本书说起。
2010年春节前夕,《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小平》(英文版)(以下简称《中国简史》)的主要策划者林良旗、张海鸥和该书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春涛,以及几名中央党校的作者聚在一起,庆祝该书的获奖及实现版权输出。席间言谈甚欢,通过《中国简史》的编写,这个团队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那就是要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高高在上的说教式写作风格,进行换位思考,以外国读者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方式来写作,将枯燥的历史变成一个个吸引人的小故事。说到此,在座者无不感到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书已经出版了,刚刚练就的本领就要刀枪入库似有不甘。有人提议,既然这个团队已经磨合得这么好,2011年就是建党90周年,何不借势再写一本书?
此时,谢春涛讲起自己的一段经历。有一次,他在山东沂蒙山区考察。与城市相比,当地的生活条件依然非常艰苦,但是老百姓对党仍然充满了深深的热爱。这让他非常感动并引发他的思考,为什么共产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此问一出,在座者的思路都被激活了,纷纷打开话匣子,一个个“为什么能”脱口而出,“为什么我们党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为什么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共产党成立近90年、执政超过60年,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看到这种热议的场面,谢春涛提议,“不妨我们再做一本讲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一系列胜利、创造中国模式的书。我在调研讲课的过程中,经常被中外朋友问到许多问题,有必要把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梳理,进行思考,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好啊!我看行。”林良旗马上说,“听大家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能,我看书名就叫‘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吧。”大家一致同意,认为这是一个好创意!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就这样在头脑风暴中萌发了。
化茧成蝶
2010年,由新世界出版社上报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图书选题被中宣部选中,并列为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8本重点推荐图书之一和新闻出版总署100本重点图书之一。
一个优秀的创意开始了成为一本超级畅销书的蜕变之程。
一本党史著作要真的做到通俗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不简单。该书的几位作者都是中央党校的老师,内容做到准确可信是没问题的,文字是有坚实的理论思想支撑的,但难的是以怎样的语言风格来讲述,怎么说到读者的心坎里。林良旗告诉记者,他觉得用陆游一首诗中的一句话来说明最好。“桐庐处处是新诗,渔浦江山天下稀。安得移家常住此,随潮入县伴潮归。”诗的大意是:沿着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从桐庐到萧山,风景处处美丽,真想在这个地方安家,住在这个地方,随着潮水进到县城里面,伴着潮水再回归到大海里。林良旗谈及此,充满激情地说:“随潮入县伴潮归,就要这种状态!我想,出版者只有把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当成潮,掌握潮的规律,才能伴随着潮共进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洞悉年轻人的心理,应该随着这个时代的大潮,随着他们的喜好来做。如果你脱离了这样一个时代,脱离了年轻人的接受方式,你来作报告是没人听的,你的书是没人看的。”
基于这个理解,图书主创、策划人员经过反复讨论,确定在编写过程中要秉持两个原则:以故事讲思想和让别人来评述中国共产党。
以故事来讲思想,不是板起面孔说教的方式,而是采取平等交流的方式,放下架子,通过故事来讲一些看似很空洞很宏大的道理。对于这一原则,全国政协常委、中直机关侨联主席、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是一大创新,是尊重科学,尊重人的思维方式。人总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某种意义上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很多搞研究的追求理性认识这是对的,但是当一位学者要把获得的认识传播给社会的时候,要传递给别人的时候,就必须把自己已经得到的知识还原到一个感性事件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真正理解和懂得自己研究的成果。我国学者存在的一个毛病是喜欢炫耀自己有学问,拿出来的东西谁也看不懂。让读者看得懂、看得进去、看得明白、并且能够记住,这是很关键的。以故事来讲思想,也就是通过感性的表达方式来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是符合人的思维特点,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
让别人来评述中国共产党,这个也不难理解,就是不要让共产党的领导来讲共产党,不是我们自己描述自己的成绩,“卡拉OK,自拉自唱”、自吹自擂,而是让第三方,甚至是原来的敌对方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譬如,我们在讲道理的时候,不要让自己人来讲,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怎么样怎么样,谁说中国共产党呢?让蒋介石来说,让美国的考察团来说。共产党和国民党当时的对比,共产党代表一种先进的力量,代表了中国的一种积极的因素,而国民党代表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当代的共产党也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那外国人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中国共产党确实面临很大的问题,面临很大的挑战,自己本身也有一些腐败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就是在于他能自省,能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他不像国民党那样,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这就使得共产党虽然面临着问题,但仍然代表着前进的方向,仍然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这些理论用别人的话来说,就更加真实可信,而不会让读者产生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感觉。
“尊重平等”给力“走出去”
据张海鸥介绍,《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三月份刚推出,就有英国新经典公司前来购买英文版权。四月份伦敦书展上,来自德国、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丹麦、波兰等国的出版商也都表达了购买英文版的意向。中文繁体字版已由香港和平公司购得,正在香港加紧印制。韩国有三家版权公司正在积极洽谈购买版权事宜。可以说,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相当高的关注。
这本党史书有何不同之处,何以能够做到墙内开花,香飘万里?德国《明镜》周刊记者专访主编谢春涛时说得好:“之所以关注这本书,不光是因为它重要,更是因为它的书名和写作方式都很特别——敢于直面一些敏感问题,如‘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为什么没有像苏联东欧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等等,这些提法在以前的类似出版物中是没有见到过的。不回避问题的表达方式也很难得,出乎我们的想象。书中所列举的问题也很有意思,都是西方人关注的。”
张海鸥告诉记者,在策划、编写、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所有的参与人员都能做到充分地尊重读者,始终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寻找与读者促膝谈心的感觉,琢磨大众读者、青年朋友、外国朋友会关心哪些问题,想了解哪些问题,然后给出一个让人信服或者可供借鉴的答案。图书所散发出的尊重和平等的气质是这本书能够吸引国内外读者眼光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本书的出版及热销,一方面说明我们对于党史的普及和宣传的创新尝试和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时代的进步和一种开放的心态。”张海鸥如是说。
走出去,不是霸道的文化进攻,不是生硬的传播自己,自说自话。走出去更像和风细雨,要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不知不觉中沁人心脾。每一个做走出去工作的人,都要有一种世界观,世界在我胸中,我了解对方,我知道对方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得更好。
据张海鸥介绍,七一前后,《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将出版修订本,内容会更丰富,价格会更亲民。该书的英文版也正在最后的校订过程中。6月25日,新世界出版社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联合在京召开了“手机读红书”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增订版)的无线首发式。增订版的数字出版优先于传统纸书出版,手机用户可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的方式阅读该部作品。两天之间就有上千用户付费下载阅读,超过三万用户关注点击。
在风起云涌的网络时代,这本红色通俗党史读物已经创造了一种成功模式,但愿它在全媒体出版和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能够继续它已经书写的辉煌。
该书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由新世界优秀的的策划团队和时代华语优良的发行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