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绘本的设计元素
2011-12-29赵晓音
出版参考 2011年20期
在儿童绘本中,图文结合共同叙述完整的情节,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有些绘本甚至一个字都没有,让读者在图画中自己去发现并想象文字和图画所传达的本身及扩展内容。可见,儿童绘本图画的整体美是何等重要。儿童绘本的创作不单就绘画本身而言,而应把设计扩展并介入其中,既要用心设计,又要不露痕迹。把两者在形式上更好地结合,既互相体现、补充,又不干扰阅读。这是一种看不见的设计。
一、儿童绘本的设计语言和表情
儿童绘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图画阐述故事。好的儿童绘本,能形象地再现孩童的生活和情感,刻画孩子纯真质朴的心灵,对孩子的心灵和成长、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绘本的图画除了要表现儿童的世界,也必须重视美感呈现。
1.色彩的设计语言
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曾提到色彩的预示功能,即色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在美国作者伍德的《打瞌睡的房子》中,作者的色彩设计意识非常完美地呈现出来,色彩很好地承载着这种象征意义。《打瞌睡的房子》是一本经典的绘本,整本书共30页,书中描写一个寂静,使人打瞌睡的雨天,所有人、动物都在房子里睡觉。在P1-P15中,整个画面笼罩着蓝灰色朦胧调子,每幅画反复强调着蓝灰色和雨滴,使读者强烈感受着昏昏欲睡的气氛。但随着小跳蚤的出现,画面开始出现变化,P16开始,渐渐地,蓝色中加进了亮白色,P22,明快的黄色,窗外的雨滴也由大变小,最后P25雨停了,阳光照射进来,房子里充满了美丽的色彩。人物仿佛也受到色彩的感染,从昏睡——苏醒,直到——狂欢。
色彩作为表达图书生命的一种符号性的元素,在绘本整体设计中,成为绘本创作者对色彩设计的刻意追求与表达,也体现了创作者对文字深层次的感悟。
2.线条的表情
线条是有表情的,不同的内容通过迥异的线条表现,稚拙的,流畅的,粗犷的,凝重的……在创作时有意识地设计更有助于表现丰富的内在。在《我不要亲亲!》中,画家用粗拙,很具涂鸦感,但又自由随意的笔触、线条勾勒,正好符合人物稚嫩的固执。动作有些笨拙,表情有些夸张,有时又有些呆呆的,形象非常丰满。造型简单却是丰富和充满童趣的。翻开书,就能感受到画家挥笔时的愉悦美好心情,有着一种单纯的快乐。更有些绘本,把点点的文字设计成为一种线条组合,非常自然地同图画结合在一起,补充图画,使得图画更加完整,也更完美,浑然天成。
3.空白的设计
《我不要亲亲!》中,小熊睡不着时的背景是一大片暗粉色,没有一点笔触,那分明就是没有了亲亲的,乏味的黑夜啊,同时把小熊辗转反侧,害怕恐惧的神态表露无遗。而亲亲后的画面除了人物和一大群的“亲亲”,背景一片空白,让你感受明亮、温暖、愉悦的——空白。正如中国画中有“计白当黑”的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观者留出足够想象的空间。儿童绘本设计中无论中外,“计白当黑”这一世界性的艺术通用语言为儿童绘本设计师视作创作法宝,恰当、理性地展示此语言的魅力,以四两拨千金的势态来换取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背景、道具简单勾勒,弱化了的场景更能突出人物形象的生动,同时,在阅读心理方面做到有张有弛,更加强读者的视觉吸引力和引发无穷的想象力,并使小读者自然而然地随着画面的节奏浸润到令人陶醉的故事中。
二、设计中的民族性和国际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发展,现代设计语言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通用语言和必要的手段之一。设计是时尚的,是顺应潮流的,即使是体现传统,极具民族元素的书籍,也是用现代的、世界性的设计语言来表达。而不是简单粗陋地照搬“民族的”随意拼贴成“国际的”。在儿童图书领域亦然。
1.设计的国际化视野
有个性的绘本设计可能是来自扎根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思想。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绘本《荷花镇的早晨》《一园青菜成了精》完全是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国际化的创作手法表现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未来的绘本创作者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民族元素可能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上。
2.民族元素的“自然流露”
如何传承、发展中国传统艺术,并使之较好地融合到现代图书设计中,设计出真正有“意”“味”的作品, 这是图书设计者要思考和探索的。在绘本中如何将中国元素用一种世界更易接受的语言,合理地表达出来?同样考验画者。民族元素的运用不是机械、粗陋地照搬照抄,不是简单地拼贴,而应怀着足够尊重、珍惜的心态,科学合理地融入,恰当地传达,使之发挥其本身高雅,纯净的本质,让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这“看不见的设计”,自然地欣赏和感受到图书中的美妙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