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书包的梯度开发

2011-12-29余人

出版参考 2011年20期

  从2009年起,国内掀起了一股电子书包的开发热潮。目前市面上已有多款以“电子书包”命名的电子产品在销售,如汉王电子书包、盈动电子书包等。同时,有更多企业声称已经或将要进军电子书包行业,包括像上海电信这样的渠道商也高调宣称进入电子书包领域。电子书包一时成为关注热点,有如火如荼之势。但大家纷纷抢滩电子书包,并不意味着一旦进入这个领域就可以赚得钵满盆满,相反,这是一个相当“烧钱”的领域,投入大,周期长,迄今为止尚没有看到有哪家企业在这个领域里掘得第一桶金。大家看好电子书包,更多的是看好它的未来发展;很多企业进军电子书包,更多的是抢占行业制高点。电子书包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也绝非涉足其中就能赢利。目前电子书包的开发,有一哄而上、无序竞争的乱象,弄不好就会步手持电子阅读器的后尘,井喷过后,难以为继。所以笔者主张,电子书包需进行梯度开发,先易后难,渐次展开,少点狂热,多点理性,在试验、试点的基础上,取得各方面经验后,再进行深度开发与全面开发;而不是在没有经验支持、机制保障的情况下就纷纷上马、千帆竞发,造成资源浪费与财物损失。
  首先,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电子书包的行业规范与标准,避免众多企业各调各的弦、各定各的调。
  电子书包不能重走手机、手持电子阅读器等电子产品以前走过的老路——各种品牌互不兼容、互相掣肘,人为制造壁垒与障碍,造成消费者的使用不便与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悉,“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第一次会议暨启动会2010年11月19日在上海召开。 2011年“电子书包项目”被写进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教育规划。希望国家尽快制定、出台具有广泛共识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同时作出电子书包行业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指导、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其次,电子书包要先立足做辅助产品,成熟后再做替代产品,不要急于做替代产品,贸然大面积进入课堂。
  所谓辅助产品,是指辅助教学的一类产品,有如以前推出的早教机、点读机、电子辞典、学习机之类。所谓替代产品,是指将来要替代传统书包的产品,是要进学校、进课堂,甚至某一天学生要人手一台。
  电子书包目前充当的角色是辅助产品,比如汉王电子书包“天天100分”,内容就是名师的重点难点讲解和必做练习题等学习材料,另配置有《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新华词典》“背单词软件”等。这些均是辅导读物和工具书,是供学生课外使用而非课堂使用。电子书包要先立足做好辅助产品,受到家长、老师和学生广泛欢迎与认可后,再谋求做替代产品。
  如果电子书包的硬件(设备)不成熟,进入学校课堂后频繁出现故障,难以操作,或者出现对学生视力有伤害之类的瑕疵、缺陷,那学校和学生花巨资购进的电子书包无异于一堆废铁,损失将十分惨重;如果电子书包的软件(电子课本等)不成熟,教学过程中无法深度吸引学生积极学习、高效学习,甚至还不如传统纸质课本,那这样的电子书包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是添堵、添乱、倒退。
  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织网”,扎扎实实先把电子书包的硬件和软件做好才是硬道理。各企业要充分研发,自由竞争,打造品牌,有此坚实的基础,政府才能在众多品牌产品中选择较合适、较有实力的电子书包进行试点,试点成功后才能作大面积推广。
  再次,电子书包的硬件有待继续完善;软件(电子课本等)的开发也应先易后难,先试用后推广。
  电子书包的硬件,目前已成功解决了模拟纸质图书的批注和阅读功能、模拟笔墨纸张的书写形式和体验,但有待突破和完善的是:基于网络的双向和多向交互功能、即时传递的信息交换功能等。可以想象和期待的是,未来的电子书包必将在功能上更齐全,在使用上更便捷,操作时更人性化、更立体化,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电子书包的软件(内容)目前比较单一和匮乏,已有的软件基本上是学生的同步训练(课外辅导)和字典、词典之类,且多为事先内置于电子书包,不具有可选择性,更新、升级的功能也相对较弱。而电子课本的开发目前几乎是空白。
  因为电子课本和普通电子书籍不同,中小学生课本的出版、发行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国家未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企业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所以政府的引导、指导非常重要。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电子课本的编写条例和执行细则,或指定相关企业主持探索编写电子课本,或在政策框架下,由企业通过竞标的形式获得编写电子课本的权利,完成后由教育部门审核、试用,试用成功后公布使用。
  针对学生的学习软件,除了电子课本外,还有数字化的教辅资料和其他课外读物资料。此外,还有针对老师的教学软件和针对家长的助学软件。这些软件的开发均应采用梯度开发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展开,可以由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由小学向中学、大学,逐步开发,取得经验和实绩后渐次展开。
  综上所述,对电子书包从内容、形式、时间、层次上分别进行梯度开发比一哄而上、全面开发、无序开发要更富有可操作性,也可避免走弯路、出差错,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