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时

2011-12-29郑恩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27期

  近日,昆明、北京、合肥、南京等城市血液纷纷告急。到目前为止,昆明血液库存仅剩2200毫升,供血危机仍然没有缓解迹象。“血荒”一词,近日来突然成了各类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血荒”现象的产生令人惶恐。对病人而言,因为缺血,很多手术只能一推再推,生命的曙光也因此暗淡。
  事实上,“血荒”只不过是“荒”时代的一个缩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的“荒”事件交替上演,循环往复。从“民工荒”“就业荒”“教育荒”再到“电荒”“水荒”“米荒”等,“荒”的背后体现着社会转型的阵痛和忧虑:“民工荒”是对劳动报酬不平衡和社会评价机制的反抗,“土地荒”是对各级政府醉心于土地财政的抗议,“电荒”“气荒”则是寡头垄断体制下“国富民穷”的表征。
  表面上看,各种“荒”事件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但都离不开一个主线——即社会潜在的道德契约。道德契约不是简单的道德召唤,也不是简单的社会契约,而是建立在“善治”基础上的社会契约。比如,“民工荒”暴露了劳动报酬契约的不公平,在这种不对称的社会契约语境下,农民工自然也有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血荒”的发生与其说是偶发性的、阶段性的,不如说是社会道德契约断裂的一个重要信号。社会利他行为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和社会公正与人际互助机制相关联。如果一个人在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却遭遇冷漠相待,袖手旁观,那么这种“恶果”或许会引发更严重的恶性循环。
  像郭明义这样19年如一日无偿献血6万多升的献血英雄会越来越少,原因很简单,社会道德契约正不断被侵蚀。对公众而言,空洞的道德感召不如“血淋淋”的事实更为直观和真实。谁也不能保证,血站与医院会拿着公民的“无偿”道德去牟取暴利。当腐败成为行业普遍潜规则时,血液链这个大产业很难“独善其身”“无利不谋”。据报道,昆明“血荒”的另一原因是有关部门取消了原来对血站的绩效奖励制度,而且要求他们退回原来吞入“虎口”的奖金。这样的举措无疑是釜底抽薪,血站工作人员自然不会傻到做“无用功”。
  类似的“反契约”行为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毒泡菜”“毒粉丝”和“毒皮蛋”,各种食品安全刺激着公众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对此,有学者指出,中国商人已经到了最缺德的历史时期。
  信任危机的时代更需要潜在社会道德契约的制约。f2Q/fOe/EGnKRWO1kwkTeA==只有这样,所有的“善”与“治”才会有其合法性基础和合约保障,社会公正才得以健康运转。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艾罗对“社会潜在契约”最直观的表述:今天我献血,并不知道我的血会救了谁的命,也并不指望在我需要用血的时候,那个受血者会为我输血。但我相信,由于我和别人生活在一个需要时有人相助的潜在契约关系中,我需要用血时,一定会有别人无偿地为我献血。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0年11月4日)
  理解鉴赏
  这是一篇结构严谨的典型的议论性文章。在题目中作者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由“血荒”谈起,由点到面,引出“荒”时代的种种现象,然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加以论证。作者的见解独到而又深刻,引人深思。
  思考探究
  1.“道德契约”与“道德召唤”“社会契约”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你给“道德契约”下一个定义。
  2.为解决“血荒”问题,本文提出要建立社会道德契约,你认为这份社会道德契约最主要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杨广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