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考场
2011-12-2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29期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个人穷困潦倒,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准备跳崖自尽。自尽前,他号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崖边岩石上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后,也不觉流下眼泪。人见树流泪,就问:“难道你也同我一样,有相似的不幸吗?”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了。你看我,生在这岩石的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终年营养不足;环境恶劣,让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得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我看似坚强无比,其实是生不如死呀!”人不禁与树同病相怜,就说:“既然如此,不如随我一同赴死吧!”树说:“我死倒是极其容易,但这崖边便再无其他的树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树接着说:“你看到我头上这个鸟巢没有?此巢为两只喜鹊所筑,一直以来,它们在这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可怎么办呢?”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
请以“你是别人的一棵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其实,每个人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2)再渺小、卑贱的人,对于有些人来说,也是一棵伟岸的“树”。
考生作文时应注意充分调动自己的文化、生活积累,保证内容的充实;注意强化“发展等级”意识,善于展示自我特长和文章的亮点。考生要避免以下误区:议论文不能准确举例论证,论证手法单一,内容空洞;记叙文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叙事枯燥,如记流水账;不能用好细节描写,只有情节梗概,使得文章内容空洞不实。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飞机上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比尔·盖茨没有回答记者往往希望听到的“商机”两字。他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莫过于孝敬父母!”
材料二: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以“孝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分析这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事例材料,第二则材料是理论材料,两则都是正面材料,因此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也就是说,考生对这道作文题的写作一般不会出现偏题、离题的现象。仔细分析材料,考生会发现:“孝不我待”侧重于孝的时效性,“孝的真谛”侧重于对孝的认识,“孝的沉思”侧重于对孝的意义的思考,“孝与忠”侧重于在国与家发生矛盾时的情感倾向,“孝与人生”侧重于孝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的位置与价值思考。考生从这几个方面来立意都是正确的。
【林逾静、何秀珍/供稿】
二、命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927年,陶行知先生来到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的南京燕子矶办学。到这儿后,他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因燕子矶地势险要,常常有人到这里跳崖自杀。陶行知听了,十分震惊。不久,附近又有一年轻女孩自杀了。于是,他找来一块木板,在上面写了“想一想,死不得”六个大字,然后爬上燕子矶,插在了陡峭的悬崖边上。他还叮嘱看山老人,如果发现有人要跳崖,一定要让他先看看这块木板。
这之后,一些想到这里自杀的人,看到木板上面的字,不免踟蹰、犹豫、徘徊,经过内心一番痛苦的挣扎后,又悄悄地走下山。在这里跳崖自杀的人明显减少了。
请以“想一想,死不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1)从这六个字带来的影响看,语言文字具有特殊的作用,它能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激发人进行思考,引起无穷的回味,产生巨大的力量。(2)从自杀事件上看,人生在世,总要有些责任与担当,为了你爱和爱你的人,要勇敢地活下去,直面生活的苦难——有生命才有机会,才有梦想,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3)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唤醒人的良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关心人,关爱生命,给人们以希望和勇气。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养了一条狗。这条狗是他最忠诚的朋友,每天和他形影不离。后来这个人病了,视力越来越差,几乎失明了,走路时经常摔倒,因而他就更离不开这条狗了。这条狗每天提醒他避开路上的障碍和危险。但有一天,狗死了,这人没了依靠,又开始跌跌撞撞。他很清楚,没有了狗的陪伴,生活一定会很艰难,但他也只能认命了。为了看清一点光亮,他不得不集中注意力看上好一会儿,但终于能看到了。于是他开始锻炼自己的视力,努力分辨周围的事物。慢慢地,他的视力恢复了。他很后悔,还经常抱怨那条狗:正是那条狗影响了他视力的恢复。
请以“依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从题目“依靠”看,依靠的有无影响着人物的命运,所以考生可以谈人与物的关系——外物是人生活的凭借,绝不是人生活的全部;没有上帝,也没有救世主,你是你人生命运的主宰。从材料中,主人对狗前后的态度看,考生可以立意为:不能怨天尤人,造成生活困顿的原因正是自己努力不够——只要努力,情况就有可能好转,奇迹就有可能发生。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埃莉诺·罗斯福是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夫人。当年她从本宁顿学院毕业后,想找一份电信业的工作,于是她父亲将她引荐给了萨尔洛夫将军——当时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董事长。
萨尔洛夫将军自然对老朋友的女儿十分热情,主动征询她的意见:“你想到公司的哪个部门工作?”“随便。”埃莉诺羞涩地回答。
“对不起,”将军异常严肃地盯着她,“我们这里没有哪个部门叫‘随便’,在成功的道路上也不存在‘随便’!”
请以“没有随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材料的主人公是罗斯福夫人,从她的遭遇来看,考生可以立意为:(1)成功的道路上不存在随便。(2)我们必须确定人生的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有动力,才可能成功等。从萨尔洛夫将军的行为看,他深刻的见解、严肃的话语给了年轻人很大的帮助。考生可以立意为:(1)树立奋斗目标。(2)做专才不做通才。(3)及时恳切地给年轻人以帮助等。
【胡万田/供稿】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年迈的北美切基罗人教导孙子们有关人生的真谛。他说:“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战争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一只狼是凶恶的——它代表恐惧、愤怒、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良的——它代表喜悦、和平、爱、希望、承担责任、宁静、谦虚、仁慈、宽容、友善、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内心深处,所有人的内心深处。”
听完他的话,孩子们静默不语,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其中一个孩子问:“那么,哪只狼能获胜呢?”饱经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给它食物的那只。”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在审读材料时,考生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老者用两只狼来象征“善”与“恶”这两种相互对立的人性;一是老者对孙子们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看似寻常,却不简单。如果从字面看,有人喂食的那只狼必定会强大有力,也就会取得胜利,但认真思考,却发现人在选择喂哪只狼时,其实就是为自己的心选择是从善还是从恶。虽然老者没有明确告诉孙子们应该怎么选择,但是故事的寓意是明显的。它告诉我们:选择喂恶狼者,等于姑息养奸;选择喂善狼者,等于择善而行。这道作文题可立意的范围是很广的,但考生要选择一个小的角度切入。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具体,深刻。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英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马戏团,马戏团的台柱子是对比鲜明的男女两位演员。男演员是一个奇丑无比的小丑,女演员是一名貌若天仙的驯兽员。一美一丑,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马戏团的生意也日益火暴。
女演员长得太美了,她身后总有大批追求者。那些追求者中有英俊不凡的,有家财万贯的……但她一个也看不上。谁也没料到,她竟然爱上了奇丑无比的小丑,并和小丑商量准备举行婚礼。美事从天而降,小丑幸福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距婚礼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小丑偷偷地找到一名医术高明的整容师,花大价钱为自己整容,他想给未婚妻一个意外的惊喜。经过整容后的小丑与从前判若两人,看着镜子中英俊的面容,小丑别提有多高兴了。
当小丑信心十足地来到未婚妻面前把一切都告诉她时,未婚妻先是无比震惊地看着他,然后无比痛苦地对小丑说:“我们分手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奇丑无比”是小丑的个性特色,个性特色决定了他在马戏团的角色与地位,也使他赢得貌若天仙的驯兽师的爱情。整容后的他,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同时也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考生可从这个角度立意,表现对“个性”的看法。整容后的小丑是变得英俊了,但同时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考生也可以就此表达对“真实”的看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远和近
小时候,乡下人管建筑叫房子
温暖的房子离我们很近很近的房子
袅袅的炊烟
像一道婉约的风景线
早已飘远
长大了,城里人管房子叫建筑
冰冷的建筑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建筑
笔直的烟囱
连污染也豪放得
肆无忌惮
小时候房子与房子距离很远
但心和心很近
长大了建筑与建筑挤得很近
心和心却很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以诗歌为材料的作文题,写作的关键是读懂诗歌。这首诗歌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主题——小时候,乡村是温暖的,长大后,城市是冰冷的;小时候,人们的心靠得很近,长大后,人们的心离得很远。显然,作者是在抨击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据此,考生可确定以下立意:呼唤温暖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精神等。
【鲍亚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