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简洁
2011-12-29刘传华朱素琴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30期
导语
在这个物质越来越被推崇的时代,人们热衷于洛可可的装饰、巴洛克的雕琢、施华洛奇的璀璨,却遗忘了“倚杖听江声”的闲适,抛弃了“清江”“明月”的优美,鄙夷“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人们热衷于争名夺利、灯红酒绿,却遗忘了简洁的美丽,抛弃了平淡的幸福,鄙夷平凡中的伟大。在物质狂欢、精神寂寞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回到从前,回到那令人向往的简单生活中?
选文1 百味去后唯留淡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蒋勋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他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他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酒,碰到一个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道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志,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下放一次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他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那么美的句子。他才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都变成一场虚空。而他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词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选自《蒋勋精选集》,有删改)
含英咀华
作者从苏轼不断被下放,而每一次下放却使他的文章得到一次提升,得出一个结论:人在得意时难悟“清风徐来”,而在失意时方能感觉到清风,所以说“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老子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就告诉人们在做事时要本着自然的原则,不造作,不虚伪,这样才能够品出冲淡平和的滋味。
思考练习
1.请结合全文,概括出“淡”的含义和特点。
2.文章第四自然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苏轼的变化?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选文2 简单并不容易
简洁是最美的生活
□肖复兴
简洁不是简单。简单,有可能是贫乏或单薄,甚至有可能是可怜巴巴的寒酸。简单,如同枯树枝子,只能够用来烧火,别无他用。
简洁也不是我们传统意思上艰苦朴素中的朴素。朴素,当然也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朴素很可能是洗旧的衣服,被阳光晒得发白而缺少了应该具有的色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是简洁;“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更不是简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简洁;“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
简洁,对应的不仅是物质的奢侈豪华,同时也是精神的杂乱无章。千树万树,沉醉酣醉,正是简洁所对应的那奢靡的一极。人为物役,钱为君主,心被挤压得千疮百孔尘垢重重,离简洁怎么能不越来越远?甚至以简洁为丢脸而不屑一顾,视简洁为简单而不值一提,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一点不足为奇。不要说那些贪官污吏,那些大款富婆,他们的日子已经发霉,他们生活的字典里早没有了简洁的字眼,酒嗝中散发着腐臭的气味。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简洁也越来越背离。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在我看来,起码有这样三点:一是我们的吃饭,越发变得繁文缛节起来,为吃饭花的心思,浪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偏偏还美其名为食文化。一顿年夜饭可以花上上万元;即使是一块中秋节的月饼也可以卖上几千元钱,铺排得淋漓尽致,却要打文化的牌,拿文化来说事,自我安慰。一是房屋的装修,越发不知节度。一座新房不大卸八块不解气,不闹出惊天动地的动静不罢休,美其名曰设计。巴洛克雕饰罗马柱,红木家具配羊皮欧式灯,中不中洋不洋的堆砌,消化不良的煊赫,以豪华以金碧辉煌为美为荣,而不惜满屋子如赘肉般鼓胀拥塞,让甲醛尽情弥漫。一是女人的打扮,脸上化妆的脂粉越发厚重,走起路来粉末飞扬,手上脚上的金银饰品越发繁多,不走路都叮咚作响。这不是为了点缀而是为炫耀,自然会忘记了契诃夫早就说过的人应该一切都要美的名言,便也就更容易和简洁背道而驰,以为这样的生活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幸福和美的生活。
简洁的生活,看似简单,其实是多么不容易做到,即使我们只是普通人。要想摆脱这样的生活,该需要多么坚定的定力。
这种定力,就是要求我们认定:简洁的生活,其实是最美的生活。这是因为这种美里包含着对现代越发堕落的生活的沉淀,沉淀下那些侵蚀我们的杂质和腐蚀剂。
简洁,有时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就像毫不值钱的麦秸,简洁几下,可以做成漂亮的麦秸画;就像毫不起眼的石头,简洁几斧头,可以做成精美的雕塑;就像毫无色彩的芦苇,却可以做成洁白的纸张;就像毫无分量的竹子,只要简洁地凿几个眼,就可以做成能够吹出美妙旋律的笛子。
没错,简洁的生活,其实是以少胜多的生活,少的是我们对物质的贪得无厌,少的是对心灵和精神自由展开的空间,让我们的心里多一些音乐般美好的旋律。
简洁,看起来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审美的一种要求;其实,更是现代精神自由的一种体现,是价值系统平衡的一个支点。
(选自《环境与生活》2008年第3期,有删改)
含英咀华
作者从小处着眼,从简单的生活细节说起,举了很多与“简洁”相背的例子。通过对比,让我们认识了“简洁”,也提醒我们别离“简洁”越来越远,离奢华越来越近。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超出常人的眼光审视世界,又以高超的智慧、理性的思考分析社会和人生。
思考练习
1.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在原文中找出至少三组对比的句子,并说明其好处。
2.文章第八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排比除外)。
选文3 伟大处亦是平凡处
伟大的平凡
□朱启平
汽车停在从巴黎去科龙贝双教堂路上的一家花店门前,我们下车选购了一盆洁白的菊花。我们此去是专程瞻仰戴高乐将军的墓地。
初次知道戴高乐将军的名字,早在抗战时期。在欧洲,希特勒突然发动西线战事,以强大的机械化部队,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入法国。法国军方昏庸无能,指挥失当,兵败如山倒。巴黎的政府惊惶失措,屈膝求和,在维琪成立贝当政府。半个法国被纳粹占领,另外半个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法国人民奋起反抗,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戴高乐。他当时不过是个陆军部的副部长,毅然决然挺身而出,高举民族抗战大旗,发动“自由法国”的抵抗运动。
车停在一座教堂前的小小空地上。教堂可能是上个世纪留下来的建筑物,屋顶墙壁,饱经风雨,有一点败落景象。教堂周围是一个个小小的墓地,埋葬着本村的人。墓,一个挨一个,稍稍隆起地面,是石头砌的,上面竖着或者浮雕着一个十字架,墓碑上写着死者的姓名。戴高乐将军的墓在哪里呢?我们捧着菊花,沿着墓丛中的小径,缓步寻觅。
我惊呆了。戴高乐将军的墓就在小径尽头,也是以石头砌的,高出地面不到半尺。在这教堂的坟场上,真正是只占了一席之地,而且是在角落里。墓前一个花瓶,插着杂色的花朵,大概是从村中采撷来的。那白色稍带灰色的墓石,是最普通的石头,多半是用来镶马路边的。
我默默站在墓前,低头看那朴素、简单到感人肺腑的墓石,思潮澎湃,只觉得面前是一个新的境界:原来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人的品德,是可以用这样简朴、平凡的安排来表达的!
教堂周围是几十户人家的村落,古树旧屋,没有任何修饰AqhRak+tkk4XMGaUgN+JTHqb5DopDrWMACSwZWWeDfU=。这地方离最近的火车站有十多公里,也没有直达这里的公共汽车。谁要来,只能开车。就在我们徘徊沉思的时候,一批又一批的法国人来到墓前,默默注视着墓石,没有人谈笑,说话声音都低低的,生怕惊动了将军的安眠。这时还开来了两辆大旅游车,那显然是外国的游客。他们走路的脚步声也特别轻。
离开墓地,我们驶往小山之麓,登上山顶。那个十字架立在一片草坪上,由许多石块垒成,护以钢筋,有十多层楼高,拔地而起,直指青天,昂然独立,睥睨四野。这当然是为纪念戴高乐将军而立的,然而代表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光荣。
暮色苍茫中,我们驶返巴黎。我们的菊花就放在一块镌有将军姓名的石碑前。
(选自《中国当代新闻文学选》,有删改)
含英咀华
杰出的战地记者朱启平于1979年随中国代表团访问西欧四国。期间,他凭吊了戴高乐将军之墓,撰写了《伟大的平凡》一文。本文文笔优美,意义深远,一时为人们所传诵。真正的伟人都是于平凡中显伟大,于伟大中彰显平凡!
思考练习
1.文章第六自然段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如果拟题为“戴高乐将军之墓”,与“伟大的平凡”相比,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