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远
2011-12-29张淑珺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1年32期
我记得有人对我说过,21天可以让一个人养成一种习惯。
那时我便想,21天即成习惯,那么过去的这么多年中,上百多个21天够不够将习惯磨合成自然?
在你的生命尚是一张白纸时就出现的那些人,哪有那么容易说忘记就真的忘记。她对着你微笑,告诉你她的秘密,她跳跃着进入你的视线,于时间的流逝中一点点进入你的心里。习惯成了自然便不那么容易再拒绝。可是终有一天,这样的玩伴会与你在人生路上的某个岔口背道而驰。
毫无芥蒂地亲近并喜爱一个人,大约是年少时才会做的事。我深知以后的岁月中,如此人如此事不会再有。唯有幼时,才有胆子不怕受到伤害。我读《人间食粮》时,看到安德列·纪德反复絮叨着生活要热情奔放,人要热爱生活,可是生活的大多数时刻只是乐此不疲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欢日尚少,戚日苦多”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一个人要拥有多大热情,才能由衷地说出“热爱生活”这样勇敢的话。有所保留是大多数人无意中都遵守的生活法则,竭尽心力地去生活的人,总是少之又少。爱生活,就会爱变迁,但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听到“物是人非”的感叹总比“随遇而安”的泰然来得多。我们习惯于事先为自己准备好所有快乐,一旦遇到的情况与预定的想法不同,便一口咬定自己的幸福已经断送,而我们只肯接受与自己最初设定框架相符的幸福,于是我们时时不幸。但你不试着接受现时的事实,又怎么能知道它带来的不会是更大的快乐?
安德列·纪德说:“幸福是人生最美的信仰。”乍一看真是自私又无理的笔调,要知道我们所看到的人生最高意义都是“奉献”“服务”之类的词语。但不可否认,我的确是喜欢这个句子。它肯定地、明白地告诉我,人是为了追寻幸福而来到世间的。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字眼美好得像童话般遥不可及,以致人们对它只向往,不信仰。失去了这个最美的信仰,是否意味着失去了人生最美的初衷?我知道,它是加了问号的肯定句。没有勇气付出足够的热情,便没有理由要求生活回赠丰硕的幸福。可我也知道,并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然而一开始就不作努力的行为,又何异于懦弱地逃避?不经历苦难,单薄的心灵就无法在难得的经历中渐趋丰富;不经历离别,浅薄的感知便不会在岁月中逐渐变厚重。人生在世,与其碌碌无为终其一生,不如大悲大恸勇敢前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能者上,庸者下。”生活本身并没有提供给我们随处可摘的果实,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得到回赠。
一个人只有先在失望中坚忍,才有可能于希望中重生。
我绝不敢说我已经长大这样的话,我的人生旅途才刚刚开始,个中滋味有很多我都未品尝。我虽不知道未来,但我相信未来,借用罗曼·罗兰的话来说就是,先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幼年的回忆是过去,前方的道路是未来;想念过去是习惯,憧憬未来却需要勇气。我想做一个勇敢的人,非常想。
失望却坚忍,奋斗永不止,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且行且远。
【作者系安徽省东至县第二中学尧林文学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