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11-12-29刘娟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期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一轮课改后,小学数学课程中新增设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如何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在活动中收到实效,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首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科学选择活动内容。其次,要分层设计活动目标,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还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环境,激发积极主动的活动情感。最后对活动所需的用具、活动的分组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确保活动能正常有序地开展。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联系生活;目标分层;情感主动;准备充分
  
  综合与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课程中新增设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该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渠道。但对教师而言却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有效思考,帮助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工作等等,这些都是老师所要面临的新问题。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想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收到实效,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科学选择活动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大领域的学习内容都有自己固有的逻辑系统和预选的“知识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地选择活动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践中,我认为教师可以从这两方面选择内容。一方面围绕学生近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当学完100以内数的认识后,设计“我身边的数”实践活动课,通过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猜一猜等形式的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提出研究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教完“认识人民币”后,开展“货币知多少”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类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搜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因为需要经历课前的调查、课中的展示交流及课后的反思再研究,历时太长,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安排,一学期不宜开展多次。
  二、分层设计活动目标,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大检验。针对问题情景,学生要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但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他们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实践;而有的学生基础知识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较弱。他们思维迟缓,自信心不足,做起事来畏首畏尾。如在开展“七巧板”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一部分空间思维较强的学生很容易地就完成了照着图纸拼的任务,还能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而那些空间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课堂内完成照样儿拼的任务都比较勉强,更谈不上创新了。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等不及全体学生都成功就要交流成果。这样,那些没有成功的学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淡,自信心会越来越不足,依赖心理则越来越强。如此下去,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会成为个别学生尽情表演的舞台。
  因此,教师应分层设计活动目标。如在第二次教学“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目标。第一层次:照着样子拼;第二层次:根据图形的外围轮廓拼一拼;第三层次:自主设计图案拼一拼。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要求完成三个层次的目标,对于中等学生则要求达到前两个层次的目标,而对于个别后进生,教师则要求达到第一层次的目标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此外,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也是活动课程取得实效的关键。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多学生的灵感刚刚激发出来就被下课铃声打断了。不得不草草收场,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如果留着课后去进行,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加上还要准备接受新的学习任务,所以收到实效的可能性也不大,或者受益的面就没有课堂上完成任务来得广泛。我认为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将课表进行适当调整,采取两节课连上的方法。二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外实践,课内展示交流。这样,有了充裕的时间,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活动环境,激发积极主动的活动情感
  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因此,在师生关系上应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与和谐,要努力营造一种让学生感受尊重,得到理解,享受权利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力求使用能体现民主、平等、关怀、友爱的教学用语,多肯定,多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敢于畅所欲言。要尽量避免“两手平放在课桌上”“发言先举手”“举手只能举右手”等束缚学生自主精神发挥的课堂规定和划一要求。教师还要多做活动过程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实践。
  设计合理的教室环境布置也是综合实践课程达到实效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课桌椅排放往往成“矩阵型”,在活动中,常常限制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根据活动的需要,教师课前应将桌椅重新排列成“品字型”“周边型”“小组型”等,给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还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将教室设计成“游戏屋”“竞技场”等场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当然,我们的活动场所也不要仅仅局限在教室里。有些活动课程,我们需要把孩子带出教室。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时,我领着孩子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孩子们有的数数校园里的大树,有的数数校园里的楼梯台阶,有的用脚步丈量篮球场的长度等等。他们兴趣盎然,体验颇多。再如教学“小小商店”时,我把孩子带进学校的小卖部,让孩子分别充当营业员和顾客,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四、准备充分,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需要大量的活动工具和材料。因此,活动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这样才能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如:开展“量长度”实践活动前,要布置学生准备学生尺、米尺、卷尺、4米长的绳子等不同种类的测量工具。有的测量工具学生准备有困难,教师课前要做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将活动用具准备齐全。
  多数实践活动需要分组进行,课前教师就应将小组分工进行合理地安排,避免课堂上浪费时间或考虑不周。如:教学“你能跳多远”前,我课前就把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安排好组长,再由组长准备测量工具,并对组员进行合理分工。谁负责测量,谁负责读数,谁负责记录,这样分工明确,大大节约了活动时间,确保按时完成活动任务,并能进行充分地交流和统计。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都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教师不仅要认真落实课本中的活动内容,更要做活动资源的开发者、设计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学有所长,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 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