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
2011-12-29赵青竹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期
体育课程是“运动”的课程,关怀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体育课程的终极目标。因此,充满“生命活力”的体育课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追求和理想。那么,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体育课,使体育课充满“生命活力”,使每位学生充满“勃勃生机”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1.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学力基础的教学目标。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矛盾最为明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理想与挫折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他们表现出偏激或逆反心理。因此,体育教师在制订相应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一部分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完成为标准,切不可因此使他们的自尊受到打击、人格受到挫伤。
2.体育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个多方位、多层面、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简单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喷涌出来的则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学习、练习的欲望。
3.体育教师要有选择地对课程教材和课外运动素材进行合理整合,并开发拓展有益于学生兴趣组合与叠加、体能增强与延续、内容鲜活而丰富的生活化教材,提供给学生进行学练和活动。并根据体育课的任务和类型、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场地器材和气候等条件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着重安排好每一练习手段的练习时间、次数、强度和时间间隔。课堂上体育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的负荷要求,而应本着分类要求、各尽所能和各有提高的区别对待原则,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各自的进步目标。不仅要注意男女有别,还要做到因人而异。同时还要注意安排身体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的负荷,把握发展身体重点部位兼顾其他部位,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全面性。如发展下肢力量素质时也应关注上肢项目的练习。另外,在内容安排中还要注意活动量大的项目与活动量小的项目交替,动力性的练习与静力性的练习交替。
4.体育教师要注重课后评价:每次课上学生是怎么学的、怎么练的,教师都要记录下来,并把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等情况纳入到对每位学生的总体评价中。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需要体育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营造和谐、平等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要努力实现由绝对的教学权威向教学指导者、合作伙伴的角色转变,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彻底从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的对立和冲突中解放出来,以促进学生主体角色的形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自我健身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八中学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