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实验课堂教学

2011-12-29刘艳玲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期

  摘 要: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生物教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的基本方法。”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探究性学习,科学的探索能在课堂上保持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实验是整个生物学教学的基础,生物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与其他任何学科相比,它的实用性、实践性更为突出。新课改本着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多实践、多探究。
  一、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实验动机
  心理学上: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兴趣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动机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使行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它决定学习努力的程度,有助于学生学习毅力的保持。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自觉的产生实验动机,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在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失败了也不探究原因,这就是没有激发其探究的动机,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实验动机,才能使实验有真正的意义。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
  很多教师不愿意让学生上实验课,只是追求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习惯的放弃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加强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知识系统。这样就使一些学生在经过思考后产生的见解和疑问不至于被扼杀,从而养成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实验中找到答案。在这方面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兼顾着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要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构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引导和使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虽然教师是主体,但是要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质疑,让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而不是教师自己的讲解。
  在学生自己探究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避免了课堂演示实验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旁观者的弊端。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激励学生不断地创新。记录每一次实验的步骤,鼓励学生把实验心得和实验中发现的各种现象以总结归纳的方式写下来,形成自己所得,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感知。只有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其中,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三、教师要适时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创造精神的源泉。所以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学生认知水平、教学条件,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和程序,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和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生物学实验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能接触到的生物现象,多思考生活和知识的链接,让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想”知道要探索的问题,然后由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和必要的指导。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实验中自己分析过程和结果。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大地扩展学生的视野,也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加强,从而也会提高其创新的能力。
  学生对实验存在着好奇心,也就间接地刺激了学生的探索行为。即使是实验中的失误,教师也不要放弃机会,鼓励学生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发现知识的无限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崔鸿.新理念生物教学技能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
  [2]生物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