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水粉)教学初探
2011-12-29夏秀丽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期
摘 要:色彩静物是古今中外所喜爱的艺术表现题材,由于物体处于静态且光源稳定、环境固定,故有助于作画者深刻理解、深入研究色彩的原理及规律,是初学绘画者最为适宜的入门学科。而水粉静物画的表现形式能兼收水彩画、国画、油画、装饰画等各种画种的长处,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据着绘画界的重要席位。
关键词:水粉;色彩静物;教学
水粉画的应用范围及其广泛,包括宣传画、年画、连环画、水印木刻、广告设计等。正是由于其用途广泛,所以从中小学直至大学的美术课程、艺术美术院校的色彩教学和创作设计、青少年美术爱好者的色彩入门、高考美术课应试都离不开水粉静物画。因此水粉静物画适应时代的脚步迅速的发展起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水平也不断地提高起来。
我在对学生进行水粉画教学时大致要经过以下两个过程阶段。
一、水粉静物画欣赏过程
近些年来我在带学生进行水粉静物画学习的时候,发现他们非常热衷于一些很概念化的学习方法。比如几笔画个苹果、一个花瓶,几笔画块衬布,像背公式一样全然不顾客观物体的“个性”。也就是他们的笔法没有问题,但是他们的作品里缺乏“神”。
“形神论”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东晋顾恺之首倡“以形写神”,他在《魏晋胜流画赞》中讲道:“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但是为什么新一代的学生在水粉画的创作过程中却忽略了“神”呢?究其原因这与我国水粉画兴起的时间晚,但发展蓬勃的速度快有关。学校、家长、社会在认识到水粉画的作用后,不断在学生的学习中施加压力,再加之应试教育的弊端,令学生在学习中只求“速成”,导致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只有“形”。我认为这样是很危险的,因为它远离了艺术规律,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技法的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对审美规律的探求,即所谓我们多年倡导的“既教书又育人”。
树愈长得高,根就应扎得愈深。所以我每次给考生上的第一课总是拿它来大量范画。有很多中外名家作品鉴赏,有优秀学生的作业,从构图、空间、冷暖、素描关系、笔触等诸多要素去分析作品,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深化他们的艺术语言。并且以此为范图教会他们不只是看,而要学会如何去研读,去品味其中的内涵,实践证明这样做会提高考生们的素质。
二、绘画技法教学过程
1.技法构图学习阶段。保证学生学会一定基础上的静物素描外,还要着重对构图及透视的正确性,画面黑白灰关系的处理,物体空间感的把握等进行讲解。在开始阶段,尽量使学生的色彩单一化与素描紧紧结合,因为一幅好的色彩首先是一幅好的素描。用几个橘子、红绿苹果等简单的物品进行素描绘画。在绘画时尽量抛开一切,尽量让学生简单处理画面,紧靠素描,认清素描要素,再尝试颜色的运用。在这个阶段固有色和灰色的关系的认识很重要,要努力使二者关系和谐统一。如红色和黄色都属于灰色,但朱红比柠檬黄灰,在造型中要明确色彩及素描关系。
2.光影感受阶段。学生在第一阶段有了色彩常识和构图基础后,开始让学生深入认识和感受光与色产生的微妙变化。这其间,可以让学生临摹大量不同风格的水粉画或其他画种,使学生能喜欢一种风格的画并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着重培养。学生会在这一阶段体会到色彩的冷与暖、光源与环境的关系,物体的颜色在画面中的主动处理,使学生真正向色彩出发。学生的画面也会丰富多彩,风格各异,这一过程需要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画面的微妙变化和倾向,使其彻底走出误区,拥有绘画创作的自信。可见,在此阶段,临摹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掌握色彩技能的重要手段和认识“静物”的必经之路。
3.学生画面成熟阶段。使学生的画面具有欣赏性、可探究性,既有比较成熟的“神”,能较高水平的色彩运用,当然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学生既能做到敢于运用色彩,又能出色地完成。
绘画的步骤与方法大体是相同的。如构图、初稿、半稿、着色和完成,每个学生都几乎同时经历,但学生画面创作却各不相同,主要原因是在色彩和技法的运用上不相同,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及其思考、追求的风格不同,也会造成画面风格各异。在处理学生作品时,教师要有明确的定位。在课堂中,教师不是裁判,而是欣赏者。要先对学生的绘画成果进行肯定,其次再对学生的作品及时修改如色彩变化、透视错误、冷暖不够等。这样一来,才不会用自己的绘画思路束缚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水粉静物画人才的培养提供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蒋聚波.色彩入门水粉静物.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郭振山.攻占制高点水粉静物.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