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2011-12-29吕飞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期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用英语与业务对象进行顺利交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关课程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摆在相关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双语教学
一、双语和双语教学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 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介绍的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以及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基本环节与一般做法,具体以交易条件和合同条款为载体,以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为依据。如果该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仅仅使用中文,学生必然还要再次学习相关的外语类课程,而通过双语教学能让学生对国际商务合同的严谨、精确,对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有深入的了解。
三、我院的培养方式
(一)基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
1.入学成绩的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的开设对象是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国贸作为涉外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要求较高,但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成绩相对其他二本院校平均要低70分左右,所以学生的英语功底不太可能很好,但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对学生入学英语分数一般限制在90分左右。
2.英语基础课的教学要求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我院在外语教学中实行分级分类教学,由于国贸专业对英语的要求较高,在编班时全部编入要求最高的教学班,在学习中,学生需积极主动地学习,巩固自学能力和展示自学效果。学生要掌握重点词汇的用法,培养相关主题的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自学的能力和技巧,养成思考的习惯,并且加强团队意识、协作能力。
(二)专业课阶段的教学组织
1.教学目标定位
双语教学的课程通常同时具有语言目标——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学科认知目标——专业知识的掌握,我在实践中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语言目标与学科认知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换言之,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之间存在矛盾。
2.操作方法
由于学科认知目标的首要性,笔者最初涉足双语教学时使用过的“中文教材,英文课件,中英文结合授课”的方式,但效果不好,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因为听说能力有所欠缺,加上有中文教材作为辅助材料,英语的课堂已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上对教师授课的内容没有认同感,违背了教学目的。
四、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水平的限制
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知识功底相对薄弱,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如一本、二本院校,故英语水平成为制约该课程学习效果的瓶颈,虽然在入学之初对英语有一定的要求,入学后的英语教学也要求较高,但因为学生在基础课阶段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进而在开设双语教学时出现英语水平跟不上的麻烦。
(二)教材建设的滞后
作为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建设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较严重滞后。以《西方经济学》为例,该课程英语原版教材多达数十种。而《国际贸易实务》根本没有可以直接援引的英文原版教材。
(三)师资力量的短缺
因为种种原因,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相对其他高校显得尤为短缺,并且存在职称结构不合理,年龄层次不分明的现象,双语教师的培养和选聘也同样存在问题,基本情况是专业教师英语水平欠佳,而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
独立学院的双语教学还需要在实践当中慢慢摸索,探索出一套符合社会需要,适合自己学生且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改革之路。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