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效应的实验研究
2011-12-29杨红玲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期
摘 要:本实验采用Einstein & McDaniel(1990)前瞻记忆实验室研究范式,重点考察了儿童不同类型的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效应。结果发现:儿童前瞻记忆任务同成人一样存在重要性效应,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效应要好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年龄对儿童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效应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儿童;任务重要性;前瞻记忆
1.引言
在前瞻记忆这个认知领域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们在某种情境下能相当好地完成前瞻记忆任务,而在另外一种情境下却不能执行以前的预定行为。Kliegel认为这种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预定行为意向的重要性不同。虽然任务重要性的影响在前瞻记忆理论模型中也有所提出,但实证研究却很少。儿童年龄越小,越易受任务特性的影响。任务重要性是否是促使儿童前瞻记忆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呢?或者说是否只有当儿童意识到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从而采用更多的策略加工才能促使前瞻记忆任务的实现呢?
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如果年龄不受任务重要性影响的话,那么小学儿童在重要的前瞻记忆任务中的表现无明显的年龄差异。
假设2:如果任务重要性效应在基于事件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中都存在的话,那么儿童在不同任务类型的前瞻记忆任务中也有重要性效应。
2.实验研究
2.1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3(年龄: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2(任务重要性程度:比较重要和不重要)×2(任务类型:基于事件与基于时间)设计。因变量为前瞻记忆成绩,即正确按键的比率(%);进行中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
2.2被试
选取广州市两所重点小学学生,二年级(年龄:M=7.35,SD=0.47)、四年级(年龄:M=9.03,SD=0.39)、六年级(年龄:M=12.5,SD=0.57)。每年级各40名,一共120人。
2.3实验材料及仪器
结合小学生《反义词词典》及各年级语文课本上反义词对选出练习用词6个,小学二年级实验用词30个,四年级35个,六年级40个。实验前对每个年级任务难度大小进行评定;一个小的计时钟表;干扰任务是观看三分钟动画片;实验程序用E-prime编写。
2.4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Einstein & Mcdaniel的经典实验范式。具体步骤如下:
2.4.1实验开始,电脑呈现指导语:首先在计算机屏幕中心会出现一个“+”字亮点,表示实验开始了。接着出现一对词组,要求又快又准确地判断是不是反义词。
2.4.2让被试进行6组反义词—非反义词对判断练习任务,熟悉实验任务和程序。完毕后根据四种不同实验组相应呈现不同的指导语。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指导语是看到某个颜色词对(靶词)时按空格键,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指导语是当实验进行到1、3、5分钟的时候按空格键。一个小计时钟表放在电脑旁边,保证放在被试扭头就能看见的地方。
2.4.3被试休息三分钟。观看三分钟动画片,即实验中的干扰任务。
2.4.4执行进行中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要求被试在完成反义词对判断同时完成基于事件或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进行中任务如下: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一个“+”注视点500MS,间隔1000MS后,在屏幕中央呈现一个词对,被试按键做出判断,如10秒内不做判断,自动呈现下一个词对。
2.4.5实验结束,完成个人资料记录。
3.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因变量为完成前瞻记忆任务的正确率,即正确按键的比率。被试在靶目标出现时或规定时间间隔内做出按键反应,记1分,没有反应或反应错误都记0分,满分3分。实验数据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3.1前瞻记忆任务完成情况结果分析
三因素被试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119)=7.667,p<0.01,重要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好于不重要的前瞻记忆的被试。与预期结果一样,证实了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效应。前瞻记忆任务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在强调前瞻记忆任务重要的情况下,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水平高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F(1,119)=10.81,p<0.05;而年龄主效应不显著,F(2,119)=1.580,P>0.05,说明三个年级儿童在不同实验条件完成前瞻记忆成绩大概一致,不存在年龄差异,这与前人研究年老人与年轻人在重要任务中表现没有差异一致。年龄、任务重要性及任务类型三因素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交互作用。
3.2进行中任务完成情况结果分析
对进行中任务的正确率进行分析的结果发现,年级、任务重要性程度及任务类型均无显著差异,F(1,119)=538.8,P>0.05,三者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就是说,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和类型对不同年级的儿童完成反义词判断任务影响不大,儿童均能集中注意力完成进行中任务,并保证正确率。
对进行中任务的反应时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主效应显著,F(2,119)=17.366,P<0.05。进一步两两配对、多重比较后发现:小学二年级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四年级和六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差异接近边缘显著水平。
4.讨论
4.1年龄与任务重要性效应
对儿童前瞻记忆发展的年龄效应研究一直是争论的问题。本实验被试年龄是从7岁到13岁,三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前瞻记忆成绩并无显著差异,支持了儿童前瞻记忆在早期就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学龄初期后处于稳定的阶段。同时也证实了McDaniel & Einstein(2000)的多重加工机制中提出来的前瞻记忆任务中存在的自动加工,意向的提取也依赖自动激活的过程,自动激活的认知过程相对来说不受年龄的发展而变化。
4.2任务类型与重要性效应
大多数研究表明,有外部线索的提示能促进中央执行功能对前瞻记忆的线索监控,从而提高前瞻记忆成绩。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线索更具有隐蔽性,对时间的监控需要更强的自我启动、更多的注意监控和加工资源,因此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成绩要差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本实验发现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效应没有出现,重要的任务指导语对儿童基于时间前瞻记忆表现没有显著变化。实验进行中任务是反义词对判断,难度较大,被试易卷入实验中,容易忽视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
5.结论
儿童前瞻记忆任务与成人一样,存在着任务重要性效应,重要的前瞻记忆任务指导语能提高前瞻记忆成绩表现。
儿童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的年龄效应不显著,三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在重要的任务指导语下前瞻记忆成绩要好于不重要任务指导语的被试。
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类型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王淑燕,刘伟.儿童前瞻记忆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14(1):60-65.
[2]Einstein,G.O.,& Mc Daniel,M.A. Normal Aging and Prospective Memor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90,16(4):717-726.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