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职课程改革新理念
2011-12-29王红梅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期
现在,社会体制正在转型,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知识经济形态日益崛起。面对这样的时代,高职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相连、相交的一项事业,其课程必须做出与之适应、与时俱进的改革,而这一改革不仅来自于因技术、市场、体制等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外在压力,而且来自于作为理论、观念、思想方法等文化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内在动力,本文就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作简单探讨。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学生职业素养的生成与人生发展为核心展示课程的价值,建构课程的要素。
1.高职教育课程是学生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体验、探究、反思和创造性实践而建构的活动。职校学生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尽管其生活经历短、职业认知涉及范围小,但他们绝不是一块门板,应当以人类长期积累而成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丰富多彩的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进行课程设计,组织课程活动。这些经验应当是学生可以感知的、能够内化和类化的,它能够联结其已有经验和待以形成的经验结构。学生原有经验体系在课程活动中不断得到变化和重组,生成与职业岗位相联系的职业素养,由少到多,由浅到深,并日臻完善,从而使学生通过经验的不断改造与重组,形成走向社会、走向职业和实现发展的基础。
学生以已有经验为基础所进行的新的经验或意义的建构应当通过诸多活动方式来实现,如理解、体验、探究、反思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等。只有这样,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经验体系的重组和新的能力与价值的建构才最为有效,也才能实现课程的真正目的。
2.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生者。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所进行的富有建构意义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形成双边关系,以主体性的互动共同建构民主、平等的课程运行秩序。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对话、平等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创生课程的意义,进行课程的实践,实现课程的目标。高职教育课程正是以学生为实践主体的课程。在基本的素质课程教学中,学生依据其已有经验和基础,在丰富主体内涵、内化学习内容方面体现出主体性;在专业的实践课程学习中,学生以其自己特有的思考、特有的方式去与各方面的因素、人员打交道,去不断形成认识对象、操作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从而突显出主体性;在专业实习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相对独立的职业活动,也可以通过对实践的回顾和反思,不断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个别回到一般、从过程的感受到成功得失的分析,进而巩固、强化所学职业技能,从而显示出主体性。由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展开的全过程是学生作为主体进行一系列生命活动的过程。
二、课程应该具有开放和舒展的新理念
高职教育课程应当体现一种开放和舒展的课程观念。它应当在相应课程标准的导引下,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市场境况的动态变化以及技术的最新发展等等影响课程要素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内容的深度、长度及其形态;应改变那种整齐划一的课程配置理念,使项目课程、模块课程、微型课程、活动课程等课程形态出现在法制化的课程结构中;应加大课程的留白,使地方和学校、教师和学生在高职教育课程的内容确定、任务分配、时间安排、成果规划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这样,它可使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性作用、适应性特征得到更好的落实,课程内容确定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那些丰富的教育因素不再丢失,使那些具有生活意义、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更易生成。
三、课程形式应具有探索与实践的新理念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知识的体系和技能的系统。对这种形式的课程的学习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受,另外加一些操作练习和实习。这种教育脱离了职业发展的实际,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大堆知识,但是不会探究,不会操作应用,会动口不会动手。在新理念中,我们培养的必须是会探究、能动手实干的人,所以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应努力体现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理念。
探究是一种探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活动,作为课程形式,它体现在课程知识、技能体系内容中,更体现在课程的呈现、影响与表现过程中。这要求课程知识技能的体系以能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问题方式、方法和原理为主要构成,以使学生找到问题为学习开始,以解决问题为学习过程,以产生更高水平的新问题为学习小结。而实践则是一种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运用知识于实际,或从实际中发现、发展知识的活动。实践一方面是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是学生以用而学,它把学习与用完满地统一起来。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坚持以实践为主,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就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来说,应该把探究与实践都充分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应该主要以引发探究的问题和能够操作实践的活动来完成。加强探究于实践,这是世界性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近年来,探究性教学、探究性学习盛行。所以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应坚持以这一理念作指导。
(作者单位 山东省潍柴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