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生语文阅读培养

2011-12-29潘克全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期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学生的语文程度:是说学生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的体现。而在这些能力水平中,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要出色地完成指定材料的阅读要求,需要比较专注的思维活动和读后的感悟思考,才能有自己的阅读体会,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语文新课程阅读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可见,关注中小学生的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倡导学生多读、多写、多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实现,而是在不断的阅读和不断的写作中慢慢地成长起来,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写作,不要局限在课本里,广泛阅读教材以外的其他书籍,也就是“读书破万卷”的说法。自觉训练语言文字的视野功底,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而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大量的阅读教材和思考教材的时间,尽可能减少对教材中文章作品的介绍,结构的分析和思想内容的讲述。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这样说过:“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动脑动手,让学生在语文堂上学到学习语文的方法,而在众多的课外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的阅读水平,是语文阅读培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二、对学生的必要朗读和背诵要求
  “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主张是历来语文教材中不少出现的作业要求。有的是全文朗读,有的是段落甚至于全篇背诵。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对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材料积累、收获方式作出不同指导要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说出了朗读和诵读的精辟含义,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朗读,获得直观的感知,熟读和随意识记下来,更能深刻领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表现,获取作品内容的真切价值,产生对作品的情感共鸣。教师千方百计根据材料需要激起学生反复朗读而后诵读的信心,也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得阅读后的愉快感受,这样不仅使阅读能力的指导和培养得到提高,而且实践了学生对作家作品阅读的真实性,对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动手写作时对语言文字的加工运用也大有好处,阅读和写作也会相得益彰。
  三、教师对教材中精彩段落的阅读指导
  精彩段落也是文章中精读的教材内容,往往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张的思想感情的诠释。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精彩段落反复阅读思考,更多地设置提问,让学生领会已经得到的收获和受到的启发。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凡是作家作品,没有离开语言形式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离开思想内容的语言形式。《生命的意义》中这样说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碌碌无为而羞耻”。这一精彩段落是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启迪教育,也是作家在作品中思想感情的流露升华。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了审美乐趣,荡起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情感欲望,说明了对精读内容阅读指导的重要性。而教师的点拨应该在关键和疑难之处,让作家主张的作品的积极思想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化为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受到作家作品内容的教育感染和洗礼而获得新知,阅读兴趣的培养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结构把握和快速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程度的智慧闪现平台,于漪老师说:“课堂不只是教师展示的场所,它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场所,实践语言文字的场所,更让学生亲自实践。”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方面,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粗略内容。快速提出阅读疑问,大概了解作家在文中的内心世界的表述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让课文内容在学生眼里成为一个知觉的整体。学生对文章中语言的揣摩,内容的欣赏,作品意识形态的鉴赏,形成直观感知。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作出精要的剖析,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对文章的阅读速度潜移默化地得到训练和提高。
  语文阅读教学的训练和培养是以学生为主体阅读开展的双向活动。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给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和引导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阅读标准评价体系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式和理念上要有不断创新,尽可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准信息、规律、意义、思想,全面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语文教师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生活体验,贴进学生生活实际,坚持做到语文阅读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