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今课堂的一些思索

2011-12-29王世霞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期

  “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聚焦课堂,决战课堂”这句话时刻震撼着我的灵魂。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必须做到的是:立足于讲台,用多变的教法,富有智慧的语言去开启学生的心灵,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境:当我们满腔热忱地走进课堂,有的学生却提不起精神,恹恹思睡?当我们费尽力气备课、上课,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效果依然不理想?当我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教给学生,学生却依然是能力平平?我反思、我探索、我实践,在教研周的一次次听课中,我终于明白了,以前的课堂上、教案中,永远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被限制、被束缚,教学模式墨守成规、方法一成不变;教师是无上的权威、是严厉的说教,学生是无条件的接受、是战战兢兢的服从。于是,孩子们失去了摇篮,教师迷失了方向。而今,我们看清了前进的方向: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是面向未来的时代,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探究。新课程标准让我们摒弃一切旧有的不好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完成第一种改造:变“死”的课堂为“活”的课堂。
  在未来的课堂中,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框框里跳出来,不要担心讲解有什么遗漏,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在本次参与课中,一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新课一结束安排了音乐律动环节,学生感到很兴奋、很新鲜,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里,找到了自我,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求知的愉悦。
  课堂是老师耕耘的责任田,但更是学生收获的庄稼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你我都不可取而代之。我们何必高高在上?我们何必板起脸孔?我们何必去牵着学生的鼻子?我们何必永远只会说指令性的话语?难道面对前人的知识、文化、智慧的精华,教师与学生不是平等的吗?这样的教师角色,体现不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也贬低了你我的生命价值。其实,在课堂里,教师、文本、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我想,学生欢迎这样的教师:闻道有先、授业有道、解惑有法;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平等、民主、自由。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二种改造:变“教师”的课堂为“学生”的课堂。
  如果我们不研究学生对课堂的要求,不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怎么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呢?让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散发魅力,是优化教学模式的突破口。我们要突破教路、学生学路一条线的传统课堂模式,不断注入活水,使教学常教常新。比如计算教学,这是整个小学乃至初中老师重复的一个声调,我们不妨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摸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再针对可行性优化计算方法,做到“算法多样化!”又何必慢吞细咽,浪费时间呢?
  我们在课堂里辛苦跋涉,从秋到夏,且行且思,知道唯有改造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作为一名教师,也许你也曾想: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我上的课,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话语,我给学生做的一张又一张的试卷,它们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当学生因此而惧怕课堂,我们真的会黯然神伤。我们会想起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也曾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也曾在这样的课堂里累积应试的知识。我们必须对这段生活有所反思。
  我相信,在积极情感的指引下,在教师爱的呵护下,学生将放下他们思维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将会有更多的雄鹰从这里起飞!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中原办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