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耕:“根红苗正”的公关人
2011-12-29刘晓玲
国际公关 2011年5期
在田耕看来,现在公关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管理。要不断在公众心中种下善因,促使他们的认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消费心理和行为
北五环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在这片绿色葱茏的天然氧吧里,掩映着一个与环境颇为和谐的公司,它是田耕刚刚入职10个月的新东家——汉能控股集团,国内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公司。
田耕的名片上,不再是“公关总监”或“新闻发言人”,而换成了“品牌管理部部长”,狭义上,他是从公关转战品牌,而广义上,还是身处同一行业,田耕说,自己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公关人。
科班出身受益多
1991年,田耕考取了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英语公共关系方向,师从郭惠民老师。在他看来,科班教育给了他今后从事公关行业最重要的东西——正确的公关理念。如今,他看到很多年轻的公关从业人员最开始没有得到正确的公关理念,对公关的本质存在误解,不但影响了自身,也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去年,国内两大乳企发生恶性营销事件,田耕受邀写了一篇文章,呼吁公关公司尤其是年轻的公关公司和从业人员要有原则、有立场,不能为了生存和盈利而沦为幕后黑手的“白手套”。
曾经有业内朋友问他:“如果三鹿的事情交给你,你会怎么做?”田耕回答道:“罪刑有很多,法律讲究依罪量刑,有的死刑,有的死缓,有的20年、10年,如果一个人犯了死罪,公关不会把他变成死缓或有期。”
他说:“最初在学校学到的公关理念影响了我20年,公关不是万能的,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田耕说,“公关的立足点是真实的信息。20年来我从来没有代表企业说过任何一句假话,否则,你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就失去了公信力。”
在田耕的职业道路上,遇到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师傅”,包括郭惠民、张心宏、叶莺、郑砚农、任一农和艾丰等,他们在田耕成长的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深深地影响了他。“郭老师最先将国外最先进的公关理念引入中国,是我在公关之路上的启蒙老师;张总让我初步了解了公关的实践操作。郑会长让我开始从行业的高度思考公关,以及公关能为社会、国家做些什么;叶总则让我明白了公关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任老、艾老在新闻传播、品牌研究上部有很深的造诣,让我获益匪浅。”
毕业后,田耕去了国际医疗中心,负责行政和市场等方面的工作,那是他最快乐的三年时光。回忆起第一份工作,田耕显得很兴奋,“国际医疗中心专门给外国人看病,这是当时北京唯一一个能接触到100多个国家的外国人的地方,我每天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交流,这种跨文化沟通对我日后做公关,以及用全球化的视野传递信息和跨文化传播打下了基础。”
“第一家公司背景和实践很重要。”田耕说,进入爱立信,真正开始了田耕的公关生涯。这是瑞典的一家百年老店,在传播上有多年传承下来的经验。这些正确的理念和专业的操作方法,让初入行业的田耕迅速成长起来。
情感管理的布道者
以前公共关系讲的是传播管理,但在田耕看来,现在公关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管理。传播管理强调传播手段和技巧,以“我”为主,而情感管理是对人们情感和认知的管理。
“人们的行为受到意识和思想的支配,而意识和思想则是以往经验积累的反射,”田耕说,“公关人是传教士,布道者,要不断在公众心中种下善因,促使他们的认知发生变化,最终消费心理和行为产生变化。公关就是在做影响力。”
在柯达,田耕遇到了被称为“柯达女神”的叶莺。从这位老板身上,田耕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公关是建立组织与公众情感的纽带,公关人要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要感染别人,就要做大事件,做正面的、有影响力的大事件,等等。
2004年,为了迎接雅典奥运会中国健儿凯旋,柯达与北京青年报合作,将历时两个月在全国征集的万余笑脸,拼制成一幅800平方米的巨幅图片,悬挂在东三环一栋高耸的写字楼上,引起极大反响。活动当天,有一位100岁的老奶奶报名参加,奥运冠军将奖牌送给了这位老奶奶,让现场所有人,包括媒体记者朋友们都很感动。活动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人们由此也被柯达深深感染。
田耕认为,公关是长袖善舞,没有一定之规。做公关,一定要将政府关系和公共关系、媒体关系联动去做。当年《广州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柯达的文章,一个重点城市的市委机关报的头版头条以“省长支持柯达做中国NO.1”为题报道一家外企,这是绝无仅有的。当然,这篇报道不是因为柯达本身,而是表明省领导对外商投资的支持。
反过来,公共关系也能促进政府关系。有一次,叶莺和一家世界500强的总裁同时想拜访某省长,当秘书把两个人的申请提交上去时,省长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经常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名人”,自然,叶莺获得了拜访省长的优先权。
2009年,田耕跟随叶莺来到美国纳尔科公司,因为他觉得,从这位老板的身上,他需要学习的还太多太多。而2010年12月19日,他选择在儿子生日的这一天,加入专注于太阳能和水利发电的汉能控股集团,担任品牌管理部部长。
对于品牌,田耕也有自己的见解。“做品牌,其实和公关是联动的。”田耕告诉记者,提到张小泉,人们就想到剪刀,提到绿箭,就是口香糖。当一个品牌成为一种品类的代名词时,这个品牌就做到极致了。
“发言最多”的发言人
在爱立信,田耕担任“媒介新闻官”。在柯达,担任新闻发言人和大中华区公关总监。在他看来,新闻发言人是公关行业中最高端的职位,是公共关系的制高点。2010年,田耕被评为品牌中国十大新闻发言人和人民网主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言人。
“正如明星、名人是企业产品的代言人,新闻发言人则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田耕说,因此,新闻发言人的职位,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如果犯错,企业没有退路;太低,则缺乏权威。当企业出现全国或全球性严重危机时,最终站出来的新闻发言人一定是企业董事长或CEO。
田耕把新闻发言人和他所代表的企业或组织的关系形象地称为“前台”和“后台”。新闻发言人拥有话语权,但永远不是代表自己。一旦随意滥用这种权力,发表了未经审核和授权的信息或有损于组织形象的言论,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新闻发言人也是一份“高危”行业,一旦说错了话,就要下台。作为“前台”,在语言表达、沟通技巧、临场应对等方面要超过“后台”的境界,才能做得长久。
在柯达做新闻发言人的那几年,田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柯达是一家备受媒体关注的公司,一家“爱出事儿”的公司,由此田耕也成为了外企里发言最多的新闻发言人。
“7·23动车追尾事故”让新闻发言人进入公众视野。在看过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的回答后,田耕发了一条微博。他说,对发言人来说,平和的态度非常重要,一定要照顾到各方利益相关人的诉求,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态度从容、平和地传递一种坚定的信息。要引导公众从利于组织的角度出发,而不能有对立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