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媒体要把握几大要领
2011-12-29肖经栋
国际公关 2011年5期
从事公关工作免不了跟媒体和记者打交道。但如何让记者产生好感,并保持密切联系,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尽管目前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复杂,但和媒体接触还是有章可循的。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媒体、合适的记者进行拜访,其次在接触过程中,说话要得体,不得罪人,避免说不该说的话。最后,在和记者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掌握好接触的关键点十分重要。
找对人
由于媒体繁杂,公关人员没必要也不可能和国内所有媒体、记者接触。在选择接触对象上,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企业传播的对象、核心信息等。待这些确定之后,我们便可明晰与哪些媒体的关系需要重点维护。
企业发展阶段不同,重点媒体对象也有所变化。起步阶段,生存最为关键,所以多做以销售为导向的传播。成熟阶段,品牌为重,多以形象传播为主。一般来说,确定了目标媒体类别后,就找它们中影响最大的前三家媒体进行接触。
媒体确定之后,就是选择采编部门,因媒体的经营部门以效益为先,和公关差异比较大。媒体采编部门一般是三级管理制度,即一线记者、部门主任、主编。到底需要找哪个层面的人员接触,常常让很多公关人员感到棘手。
如果从职能上来说,和主编接触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效果未必好,因主编一般不会管很细,不会直接关注某篇稿件,主任才是最佳的接触人员。一来主任有上版权,能够直接决定稿件生死二是主任最清晰报道方向与侧重点,能够对企业的传播做出快速判断;三是主任的流动率相对低,维护成本相对少。因此,我们在和媒体接触中,主任是最重要的对象,其次是记者,最后才是主编。
说对话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公关人员和媒体接触时,无法谈到一块,轻则起不到沟通效果,重则恶化媒体关系。为此,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需要慎重考虑。
记者一般对爆料感兴趣,即便在朋友聚会或闲聊时,都有可能将听到的或看到的东西作为报道素材。国内曾经多次出现过某一知名人物,在私下场合对老东家或竞争对手做评价,因是私人场合,言语往往犀利,见解深刻。而在场的记者则如获至宝,在媒体上进行公开报道,让这位知名人物十分被动。
因此,在和媒体接触中,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人场所,一定要记住,自己所讲的话都有可能被记者报道,所以说话一定要谨慎。不过,说话谨慎并不意味着公关人员少说话甚至不说话。找们在和记者接触时,要想到他们的需求。一名职业感强的记者,会十分关注企业乃至行业信息,但他们对行业了解不很透彻。为此,公关人员在和记者接触时,需要重点介绍行业情况,用三言两语介绍出公司的特性、竞争格局等。在一定程度上说,公关人员要成为记者的老师,帮助他们完成报道。只有这样,记者才愿意和你长期接触,并建立良好的关系。
做对事
媒体内部有不少潜规则,公关人员在和媒体接触时需要注意到这点。比如,记者对公关人员最为反感的事情,是不断打电话催发稿。对媒体而言,能发的稿件不打电话照发,不能发的稿件打电话催也没用。为此,公关人员需要帮助记者找到报道的角度,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而不是整天打电话骚扰记者,让人反感。
记者的作息时间跟一般人不一样。约访媒体时间最好是在中午以后,因不少记者上午10点前还在睡觉,此时打电话过去容易引起对方不快。此外,有些媒体周五不上班,周一全天开会等。公关人员需要掌握好这些细节,不然容易误事。
记者的工作往往比较紧张,尤其是突发事件的采访压力更大。公关人员需要在专业上为记者提供较多的指导,并能够随时接受记者的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