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疫苗适合谁?
2011-12-29栾兆琳
大众健康 2011年4期
我国适龄儿童所接种的疫苗多数为国家提供的免费疫苗,称为计划免疫。目前,计划免疫疫苗的种类仍在增加。同时,我国也向公众提供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疫苗,称为计划外预防接种疫苗。
家长们在接种免费疫苗时都比较积极主动,可一遇到自费疫苗就有点迷惑。“到底打还是不打?值不值得打?”
魏教授曾在门诊遇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当她被告知孩子在这个阶段可以选择接种某自费疫苗时,这位妈妈说:“那就打,您说该打我们就打。”接诊的大夫忙说,打不打,自己定。年轻的妈妈一时不知所措。
这种情形很多家长可能都会遇到。不要怪大夫“不负责任”,事实确实是自费疫苗的选择,因人因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地域、季节和家庭的经济状况。
疫苗接种注意几点
魏教授首先肯定了一点,免费疫苗与自费疫苗的划分并不是根据疫苗的好坏来定的,而是根据我们国家的经济负担能力和某种疾病发生后对健康和经济产生的影响程度而定的。那些会对健康产生较大影响,会产生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疾病会优先考虑在免费之列。
其次,疫苗注射后,会有一部分不产生抗体的“无效”情形发生。比如注射乙肝疫苗后,会有10%的人不会产生抗体。这是正常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查清原因,重复注射。
再次,有些情形是不能注射疫苗的:
1、孩子在发烧和发生急性感染的情况下,暂时不能接种。
2、对某些成分过敏时,不能注射某些疫苗。比如有的孩子食用蛋清过敏;有的孩子对新霉素过敏;有的孩子对酵母过敏。将这些情况如实告诉医生,他们会帮您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3、有免疫缺陷的人群,绝对不可以注射活疫苗。这部分人群所占比例很小,只有总人口的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
4、自身有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红斑狼疮等,近期并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暂不可注射疫苗。
最后,要有区分不良反应和疾病症状的敏感性。有些孩子注射疫苗后会出现轻微的反应,比如低烧38℃以下,有点蔫,不想吃饭等等,有些疫苗,如水痘疫苗,注射后会出一点皮疹。这些都是正常的。但如注射后发生高热,那就要提高警惕了。需要明确的是,如果注射疫苗后发生了局部感染,就属于医疗事故之列了,因为整个疫苗注射过程是要求在无菌下进行的。
谈谈几种主要的自费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
多糖一蛋白偶联疫苗(不是活疫苗),能诱导集体产生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抗体。
用于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一种厉害的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包括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适用于2个月~5岁的婴幼儿。
基础免疫3针,间隔1~2个月。(打预防针很麻烦,很多家长都要自己算什么时候该注射下一针,或者总是忘记再次注射的日子。把这些放心交给医生吧,她们会告诉您下一针什么时候注射。目前,北京的医疗机构会在注射的前一天或者几天电话提醒家长。)
禁忌: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有过敏反应,特别是对破伤风类霉素过敏者。
★7价肺炎球菌疫苗
也称小儿肺炎疫苗,此疫苗非活疫苗。可以用于预防2岁以下宝宝的肺炎球菌感染。3个月大的宝宝就可以开始注射。从宝宝3个月的时候开始打第一针,然后每间隔一月打一针,打了3针后,在宝宝12个月的时候打最后一针加强针。
特别说明:
肺炎球菌有很多类型。肺炎球菌是引起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因此肺炎也有很多种。所谓7价肺炎球菌疫苗,就是说,这种疫苗只能防止7种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而非全部。我国还有23价肺炎球菌疫苗,但是遗憾的是,23价肺炎球菌疫苗对大多数成人和5岁以上儿童有免疫原性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