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思品课堂的教学实践

2011-12-29徐晓丹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摘要:小班化教育优势发挥得当,会给枯燥的德育注入新的活力和气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应该作出相应的变化,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小班化;思品教学;实践
  
  随着儿童人数的递减,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已得到广泛实施的中小学小班化教育正悄然来临。面对这种改变,我们作好准备了吗?思想品德作为引导学生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它进行观察、体验、反思和提升的一门德育课程,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于初中思品课堂而言,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呢?①小班化教育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实践证明,班内学生越多,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化班级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感情更加密切。②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教师工作量的减轻,教师就能腾出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个别指导。③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发展。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人数的减少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从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④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自主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具有特长的专业性人才。小班化教育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它真正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思想。人数的减少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释放。如何在小班开展好思想品德教学呢?
  一、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角色体验等教学策略
  我们都知道,品德课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大班制下,活动的开展仅仅为某几个活跃的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其余学生作壁上观,从而失去了获得深刻体验的机会。实行小班教育后,教师教育的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的交流的频率。这有助于老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育措施,为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机会。这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和学生谈心,分析原因,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困难,让他们在“小班”中积极、健康地成长。
  二、 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小班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班级人数少,因此我在品德课的教学环节上作了适当的改变和创新,在教学中组建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教学需要,参加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实践证明,由于成员位置的亲密接触,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就很充分,课堂的积极性也被提得很高,一些比较内向、拘谨的学生也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在这样的班级中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鼓励合作互动。
  三、 重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分层教学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方面兼顾优中差不同能力的学生。特别是差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堂下得到更多的关注。这在大班教学中实施会出现教师精力不足的困扰,而小班教学中就能完全凸显了它的优势。每个学生包括能力较差的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大家以往的交友经验,由能力较强的同学形成概括性的总结,再由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探究结果(为了鼓励学生发言,小组发言人要轮流担任)。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好伙伴”的特点。
  四、 将学生间的合作互动落实到实处,评价反馈促发展
  在品德的课堂教学中互动显得尤为重要,枯燥地说道理,不但不能打动学生,更不可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只有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全员参与,将个体独学变为集体共学、多向学习,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道德情景,让学生之间信息互相交流,感情互相影响,角色互相置换,行为互相促进,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并在参与中取长补短,在参与中一次又一次地对道德角色进行评议、加工,最后确立出理想的角色,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我认为,小班化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在没小班化前,大多课堂教学改革的话都只是空谈。尽管在现阶段我们的教学研究在许多方面有待改进,但也说明小班制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展望未来,小班制教育必将真正给予每一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成为学校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以它独有的魅力,必将成为展现小班化教学特有模式的舞台。充分发挥小班制品德教学的种种优势,学生会在这个小课堂上获得大丰收。
  
  参考文献:
  [1]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