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排进攻在大学生排球比赛中的应用之我见
2011-12-29赵炳辉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随着世界排球运动技战术的日新月异,世界各国都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对排球技战术进行研究及其应用。跳发球、后排进攻,已成为当今世界排球发展潮流的两大特点。
一、 后排进攻的发展趋势
后排进攻,起源于1977年的世界杯男排比赛中。当时,属于世界强队的波兰男排最先运用,引起了各队的重视。而当时的后排进攻也只是作为一种“过渡”的进攻方式,发展到今天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随着世界排球运动技战术的不断更新,后排进攻成为各队进攻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开始无意识到有意识、有目的运用,从被动运用到主动运用,从男排到女排,从一攻到防反进攻,从次数少到现在频频运用,从一点到多点,从平面到立体,都在反映着后排进攻的发展之快、效果之好。到目前为止,后排进攻已经成为现代排球运动战术趋势中一项不可阻挡的进攻方式。
二、 后排进攻的特点
(1)增加了进攻的力量。原来比赛场上单纯的前排进攻,在进攻方最多队员的时候也仅仅有3人,假如二传在前排时进攻队员只有2人,大大削弱了集体的进攻能力。然而,随着技战术不断创新,攻守速度的快速转换,单一的前排进攻很难突破对方的拦网。由于后排进攻的出现,除了一名二传手以外,其余5名都是进攻手,这样大大增加了进攻的力量,同时也增加了进攻点,扩大了进攻范围,不再是前排单一的进攻,这无疑就增加了得分手段。后排进攻不断在场上运用,也打破了攻拦在人数上不平衡的局面,使二传手比较容易地将球传到对方拦网的空当,利于进攻队员进行高效而有力地进攻。
(2)进攻的区域增大,范围变广。当今世界上排球运动员身高向着高大化发展,弹跳力的提高,扣球威力增加,使拦网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给攻守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困难。单一的前排进攻范围小,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后排进攻,它的出现使进攻的范围扩大了,给防守对方无论是拦网还是防守以及心理上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目前,世界排球比赛中运用后排进攻越来越多,尤其有些队保持着2~3名队员来进行后排进攻。比如,女排队伍中古巴队的小路易斯、马加莉斯,俄罗斯的加诺娃等。以往,后排进攻多在一号位置进行,而在前排进攻受阻时才偶尔打一下,也是作为对前排进攻的一种补充。目前,完全可以根据场上的情况灵活运用,比赛场上有计划地组织进行后排进攻。当运用3号位、4号位进攻时,就可以组织5号位的后排进攻;当运用2、3号位进攻时,就可以结合1号位进攻;当前排充分运用网长两边拉开进攻时,就运用6号位进攻,也就是当今排坛独树一帜的“立体进攻”。个别世界强队在前排3点进攻时也运用后排进攻,并把进攻区域拓宽到纵深地带,同前排进攻密切配合,形成了时空的结合、远近交替的立体进攻体系。如在一传不到位的情况下,二传组织后排进攻的随意性更大,这既反映了世界男女排扣球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减轻了前排2、3、4号位攻手的压力,还可以减少直接被对方拦死的可能。因此,在目前的高水平排球队伍当中,后排进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前、后排进攻有机结合,丰富了技战术。过去后排进攻多是单独运用,进攻点也多在后排一号位。目前,后排进攻不仅能在1、6、5号位上实行强而有力的进攻,而且还能在前排队员的快球、短平快、平拉开、双快、前交叉、后交叉等战术掩护下,分散对方拦网的布局,在结构上力求形成前后、高低、快慢、远近、重叠、交叉等全方位的立体进攻模式,使立体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况且能提高进攻的隐蔽性、多变性和突然性,使后排队员成功扣杀,也就大大增加了得分的机会。
(4)后排进攻的攻击性强以及球过网点的问题,给对方造成困难。众所周知,后排进攻是在3米线外助跑起跳进攻,距离网远,比前排扣球过网点更加难以判断,如在2001年的男排世界杯意大利队与南斯拉夫队的比赛中,意大利队3局共进攻125次,其中后排进攻57次,成功率为29%。而南斯拉夫队在3局中共进攻112次,后排进攻33次,成功率为25%。之所以后排进攻频频得分,与对方拦网队员难以判断、造成拦网上的漏洞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 后排进攻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后排进攻和前排进攻不一样,无论是体能还是技术,都将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后排进攻点离网较远,一般都在1.5米~2米之间。要保证后排进攻的威胁能力,就要求运动员必要有充沛的体能和良好的弹跳力、爆发力以及腰腹肌的快速收缩能力;在技术上必须掌握好助跑起跳前冲技术和手上控制球的能力。其次,对二传手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它要求二传必须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意识,还要保证传出的球方向要正确,弧度要合适,落点要准确。这样,后排进攻才能顺利实施,发挥威力。
四、 后排进攻可以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空间的最佳配合效应
人的技战术水平高低不一样,能力有大有小,再加上场上队员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和临场心理的压力等因素,场上就会形成强或弱的轮次。如果进攻只局限于前排,难免出现“卡轮”的现象,特别是关键局或关键分上,可能受阻,这样就影响了集体进攻能力的发挥。如果后排进攻掌握与运用得好,就可以让后排有一定进攻实力的队员参与进攻,争取主动。这样不但能发挥个人的进攻优势,也能充分发挥集体在空间的掩护、配合效应,确保整体的进攻实力。
五、 后排进攻与跳发球技术
当今,世界排球不断地在创新中向前发展。随着后排进攻在各个强队广泛运用,在发球技术这一环节里,出现了跳发球技术。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发球技术动作结构,使助跑、踏板以及手臂的鞭打动作得到了充分发挥。与其他的发球技术不同的是,跳发球具有距离近、击球点高、速度快、弧度平、力量大、攻击性强等特点,它在技术结构和对队员的体能上、要求上,与掌握后排进攻技术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我们可以把跳发球技术看成是后排进攻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结论:①后攻比前攻有以下优点:球过网辐射面宽;过网时间长;突然性大,落点分散,对方不容易拦防。②后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一定的弹跳高度和冲跳能力,较长距离的助跑和较强的手腕控制能力,全面的技术和传、扣之间的默契配合。③后攻扣球可以在职业队中广泛运用。在高校大学生和高水平男子排球队中,也可以部分地运用。
建议:①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弹跳高度和冲跳能力。弹跳高度和冲跳能力,是完成后攻扣球的两大基本要素。因此,加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高排球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腰腹力量及全身的协调性、灵活性尤为重要。尤其是中低水平的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更为重要,否则后攻扣球很难完成。②加强二传队员和扣球队员的配合训练。提高二传队员传球的准确性,提高扣球队员对起跳时间和起跳地点选择的正确性,提高传、扣之间的默契程度。③在比赛中,应主动运用后攻技术。根据比赛的观察和统计,排球比赛中主动运用后攻的效果要好于被动运用。因为被动运用一般是在接发球或接扣防守球到位,二传传球高度不合适的情况下进行的。扣球队员在二传质量不高的情况下扣球,球不容易扣好,失误较多;即使勉强扣过去,也很难扣死,成功率不高。④为了获得较远的冲跳距离,后攻扣球最好采用单脚起跳后攻。根据北京体育大学李安格教授的研究,单脚起跳后攻要比双脚起跳后攻远1.5米左右。所以,单脚起跳后攻更适合于后攻扣球,尤其是适合女运动员使用。⑤前、后攻结合,形成立体进攻的战术体系。后攻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一个球队中不是每个队员都能打好后攻的。因此,在大学生比赛中,还是应采用前攻为主,后攻为辅,前后结合的立体进攻战术体系,这是今后最为理想的战术策略,期待师生进一步研究。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