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雅音乐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2011-12-29曾斯斯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谈到高雅音乐,可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金碧辉煌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白发苍苍的指挥家正在带领乐团成员演奏着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又或是一位高贵的歌唱家正在用美声唱法诠释着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高雅音乐成为了普通老百姓遥不可及的象牙塔,仿佛只有高学识高智商的人才能够欣赏和理解,而还在小学校园里学习的孩子们就更加无从体会了。
上午听了一位老师在三年级教授的一堂音乐课,课程的内容是学习一首蒙古族儿歌。教师在歌曲的学习之前,放了一首德德玛演唱的《草原夜色美》。优美的旋律加上浑厚的女低音,本来是想给我们营造一种悠然自得的草原生活景象,但是孩子们不仅没有陶醉,反而用古怪的眼神相互张望,最后竟然哄堂大笑起来。等下课后,我仔细询问了几位同学对于这首歌的感受,大家都觉得这种粗粗的声音和圆润的美声唱法平时没怎么听过,觉得很奇怪。
听到孩子们这样说,不禁让我愕然。想起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过的一则新闻,说的是上海音乐学院,为了普及高雅艺术而举办了音乐会,每场的票价不过区区3元钱,可是来欣赏的中小学生却寥寥可数。当主办方和众多中小学校联系,向他们推荐一台台精彩演出的时候,却只有两家学校表示出了兴趣,而大多数学校都以学生功课太忙,票价太高而婉拒。难道高雅音乐真的是如此晦涩让人不可亲近吗?还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它?
京剧,集杂技、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武术、表演等艺术门类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又有几个人还津津有味欣赏呢?就连我这个音乐老师也曾经不能理解它的美,但是一次全国教育学习却让我对它彻底改观。那是一场亲身体验的表演,不是在家中看着电视屏幕,而是坐在戏院里,舞台上的人物精美绝伦,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从古代飘然而至。那本觉得拖沓的唱腔竟如此华美,只随着戏里的情节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原来,真正的艺术之美是要走进他,慢慢去体味,在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去欣赏。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一打开电视电脑,充盈于耳中的几乎都是流行音乐,中小学课堂也极少开设关于如何正确欣赏古典音乐的课程。其实艺术欣赏也像是认识一位朋友一样,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不熟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难以理解,那复调的复杂性,外文歌剧中的语言欣赏障碍,对音乐时代背景的一无所知,各种地方戏曲中腔调与方言的各异,都影响着我们。但是,一旦欣赏高雅音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就像是吃饭喝水那样的简单平常,孩子们能够在稀松平常的高雅艺术氛围里成长,那么我想,这些所谓“高雅”的贵族艺术,也能变得“下里巴人”,十分可爱。
(南昌市站前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