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演示实验的探讨

2011-12-29李秀丽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摘要:化学课堂有效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探究
  
  化学教学,离不开课堂演示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直接关系着化学教学的质量。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及探究性演示实验3种类型。
  一、 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为学生顺利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或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并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②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作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例如,在前述有关铵盐检验的实验中,当学生观察到“试纸变蓝,有刺激性氨味”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这是演示实验的理性阶段。③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的结论推广到一般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应把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中铵离子的鉴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他铵盐的鉴定中去。这是演示实验的归纳阶段。④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录下来,或结合指导学生读书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以巩固知识。
  二、 验证性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结合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原理与收集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具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课堂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氧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当堂课的巩固率。又如,介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时,先通过复习碱的概念,指出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应具有碱的通性——使指示剂变色,然后再演示把紫色的石蕊试液及无色的酚酞试液分别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以验证刚刚学习到的事实。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②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③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如在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当学生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蓝色,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红色”后,让其解释该现象,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
  三、 探究性的演示实验
  恩格斯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不能充分证明必需性的。”探究性演示实验正是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在学生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方面出现大错误,教师一般都要先进行部分实验的演示。例如,在完成一个实验探究课题时,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能顺利地设计实验方案、正确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明确地归纳出结论而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首先给出下面的问题:实验: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请尽可能多地列出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在学生得出结论时,教师应抓住学生出现的各种回答时,及时给予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为顺利地达到实验目的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即演示过程中,教师的操作要合乎规程,做到准确、规范,使学生在观看教师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演示前,教师应认真充分地准备,选择效果最佳、结果最佳的实验方案,使实验达到准确的预期结果。③实验过程的全局性。教师既要认真实验,又要讲清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既要组织学生观察,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步进行。
  
  (普兰店市第三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