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情境之美

2011-12-29陶荷菊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摘要:数学学科是抽象和枯燥的,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良好的、合理的、合适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情境;情境设置;学习兴趣
  
  关于教学情境设计问题,我以前认为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说似乎是多余的。后来随着教学心得体会的加深,发现好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学数学,会使他们尝到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对数学知识的渴求,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本文结合初踏教坛的心得体会,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之美。
  一、 把教学情境生活化,增强学生的感受性
  数学的本身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则不仅有利于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例如:在《集合》这一章节中,《集合的运算》主要学习集合的两大运算交集、并集及其性质。传统教学中常常把它与数的运算加以比较,直接引出交集、并集两种运算。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固然直截了当,也不会因此影响教师的讲课时间,但仔细想来却显得较为生硬。我是这样设置情境引入的:
  教师:如果我们把全班同学以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分类:①0652班中身高在160cm以上的同学,②0652班戴眼镜的同学。请满足第一类的同学举手(经指定同学统计,共有35人);同样请满足第二类的同学举手(经统计,共有26人)。(显然,其中有一部分同学举了两次手,还有一部分同学两次都没有举手)。
  教师:现在我们把刚才这两类同学分别写成集合的形式,应当如何表示?
  学生:A={0652班中身高在160cm以上的同学},B={0652班戴眼镜的同学}。
  教师:在刚才统计的过程中间,我发现有些同学举了两次手,请这些同学再把手举一次,我们想知道这些同学到底有多少?
  进一步追问:如果把这些同学写成集合形式,应当如何表示呢?
  学生:C={0652班中身高在160cm以上又戴眼镜的同学}。
  教师:和实数的运算一样,两个集合之间也可以进行某种运算,像上面的这个例子中的集合C就可以看成是集合A和集合B的某种运算,我们把这种运算称作交集……
  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很容易引出交集的概念。这样做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与力量。
  二、 把教学情境故事化,增加内容的趣味性
  任何学生都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学习活动的安排等,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把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数列》这一章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书上采用的是企业产值问题(求5年内的总产值)。这虽然是个实际问题,但不贴近学生的生活,看到那么一大串的算式,别说学生,就连我看了也觉得头疼。为此,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出了国际象棋的故事,这种惊奇的故事情境一下子像磁石吸引了学生的思维,好奇心驱使,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样算出需要这么多粮食。这样就水到渠成为学生引入了等比数列的求知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愉快学习。
  三、 把教学情境活动化,确保参与的有效性
  教学中,把教学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这不仅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促使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的自然。
  例如:在《命题与逻辑推理》这一章讲解数学归纳法简介时,书本上是这样引入的:回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发现是不完全归纳,因此通项公式只能算是猜想,想证明它,必须要完全归纳才行。那么怎么判断从少数事例的特性得出的一般结论它的真假呢?从而引出了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但如果真正这样讲解,学生觉得“数学味”太重,太过于抽象。针对这种情况,有经验的老师会形象地例举多米诺骨牌,如果多米诺骨牌满足以下2个条件:①多米诺骨牌第1张倒下;②设第k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则第k+1张也被推倒。那么,根据实际,整个多米诺骨牌将全部倒下,再形象地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如果还有学生怀疑这种证明思想方法的可靠性,那么我觉得可以让我们学生来扮演一下“多米诺骨牌”,根据学生的座位,给每个“多米诺骨牌”都编上号,全班共45人,故共有45张“多米诺骨牌”,让每位同学的手举起表示“多米诺骨牌”是竖立的,放下手即表示倒下。
  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学生在游戏中既巩固了知识,也体验到了获取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创设合理的情境,既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更能使学生的求知需求得到满足,激发起他们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厌学”转变为“爱学、想学、会学、乐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探究数学教学的情境之美。
  
  参考文献:
  [1]朱成万.对概念的理解应成为教学设计工作的核心[J].中学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