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激趣轻松识字

2011-12-29孙巧儿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识字速度的快慢,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读、写、阅读能力的强弱。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1~2年级安排认识常用汉字1 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0%还要多一些。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要完成这样大的认字量,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抛开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大胆展开想象,努力挖掘生字中内含的“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趣中掌握灵活多样的识记方法,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关键词:识字;兴趣;唤醒;激发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某一问题有兴趣,便会积极思考变苦为乐。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识字速度的快慢,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读、写、阅读能力的强弱。教与学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发展的起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求知的动力。小学生好生易动,乐于表现自己。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一、 利用课堂教学,唤醒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给有趣的识字方法,为学习新概念创造良好的气氛。在教学生字时,可根据汉字的结构、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用“编顺口溜”“猜字谜”“做游戏”等,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记忆。这样的方法,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唤醒学生对识字的强烈兴趣。
  (1)编顺口溜。遇到难、易错的字,可借助“顺口溜”进行教学。①根据字形进行分析性编写。如:“娃”,女娃旁边两堆土;“笼”,竹子底下有条龙;“好”,一位妇女生下一男一女;“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②根据字表进行联想性编写。如:“热”,左手折九下球,四滴汗水往下流;“告”,一口咬掉牛尾巴;“靠”,非非一口咬掉牛尾巴;“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③根据字形进行形象编写。“裳”:老常会动脑,毛巾换成衣;“脱”,八兄弟,同赏月。④根据形声旁的特点进行归类性编写。如,太阳出来天气晴,客人来访常用请,河边水儿清清清;有目是眼睛,有米人精神。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2)猜字谜。猜谜语是学生最喜欢的,字谜的编写方法和顺口溜的编写有相似之处。如“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喜”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雷”字:“轰隆隆,轰隆隆,一阵雨下到了田里”;“高”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解”字:我有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等。根据生字的结构或意思编成谜语,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
  (3)做游戏。游戏的形式很多,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找朋友”——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换衣服”——给一个字连续换几个形旁,让其余同学分别读其音、释其义,讲其用(造句);“捉敌人”——即一群字词到另一群字词中找各自的“对手”(反义词);“当医生”——成组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诊治其“病”。
  (4)竞赛法。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尽管学生的识字方法还不成熟,有些甚至还幼稚可笑,但学生自己动脑识记的过程却是非常重要,它是对汉字的再造想象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唤醒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 利用社会生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学生生活在这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如:教学一年级人教版下册第2课《春雨的色彩 》中的识字,我问:“洒、滴、淋”你们平时见过吗?学生纷纷要求回答。有一同学说:“老师,我在电视里的中央新闻看见过,我还能给‘洒’组词:洒水、泼洒、洒落……”随着是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时,有一女生举手说:“老师,您上节课问的‘蝶、蜂’这两个字,我知道怎么写了。”她把这两个字正确地写在黑板上,我问:“你是怎么认识的?”她说:“我在电视的‘动物世界’栏目里看到的。”这位女同学话音刚落,其他小朋友也不甘示弱,纷纷要求给他们机会说,我就趁机给他们机会。有的说上街时,看路旁的各色广告牌,认识了傻子瓜子的‘傻’、现炒粟子的“炒、粟”;有的说进商店购物时,看物品的名称说明。以上这些,似乎是专门为学生营造的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他们不断地看,不断地问,在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老师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在生活圈子里去发现,去积累,对学生的识字能起到激发的作用。
  三、 借助投影教学,开拓学生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小学生的注意规律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做事没耐性,而活动变化着的物体容易刺激学生,引起无意注意。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意注意占优势,利用投影进行识字教学,可变静态的教学为动态的教学,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有助于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1)部件拼凑,辨形释义。“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我国汉字的构字规律是:多数合体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生识字时,可让学生借助电教媒体剪辑、组合,即部件拼凑法。如“根——跟”“漂——飘”等等。教学“跟”时,先出示卡片,让学生考虑是否有相应的熟字可帮助识记,学生都能答出“根”字。教师设计3张活动的投影片“艮”“木”“足”,一边用投影加以演示,一边有意识地提问学生:这两个字,音相同形相近,如何加以区分呢?(“根”与“树”有关,“跟”可指脚后跟与“足”有关,因此形旁不同。)辨形释义后,教师口述一些句子,让学生在幻灯投影仪上拼一拼、摆一摆相应的字,将这些字编旁进行变换组合。幻灯的变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了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记忆,加深理解得到进一步巩固。
  (2)画龙点睛,提醒注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时,我利用醒目的色彩,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幻灯投影进行识字教学,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总而言之,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如果教师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便能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积极主动探讨新知,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在。
  
  参考文献:
  [1]张秀兰.提高识字效率的几种方法[J].小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