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读的训练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2011-12-29戴双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正处于由识字教学为主向阅读教学为主的过渡阶段,怎样实现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一、 课前读,初步感悟
  课前读就是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纳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做上标记;②主动看课后问题,知道课后问题就是学习的重点。如在教学《灰雀》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读两遍课文;认识 17个生字,并借助字典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词或句子画上记号;读文中的小泡泡和课后第二题,并知道这就是我们将要解决的重点;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
  二、 课上读,引导理解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每一组课文的读书要求,对于每一篇课文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这一组的读书要求是:读读本组课文,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课刚开始,通过看运动员获奖、升国旗的录像和自己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感悟爱国情,体验爱国情。第一次读课文的要求是: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次读课文的要求是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第三次再有感情地读重点句子,呈现典型的三个层次:读出理解──说出感受──再读体验情感,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三、 课后读,运用生成
  课后读就是背诵,优美的语句如何积累运用,背是很好的方法。背诵,是在读准字音、句读和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烂读,从而“自然成诵”。背诵的过程,是读者与优秀言语作品反复、持久、全面的对话过程,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的自然结果。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背诵的方法有很多,一种是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边读,边想象画面,入情入境,集中注意力,发挥想象力,在头脑中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第二种是读到一定程度,可以强迫记忆,让学生根据每句首字提示背诵,逐步到全部背诵。此外,让好学生带头背诵,这样既了解了学生的背诵情况,又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老师也要示范背诵,接受学生的评判,赢得学生的喝彩和尊敬。
  我想,“语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一个“语”的过程,才能最终达到一个“文”的效果。
  (普兰店市夹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