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模式”在语文课堂的应用
2011-12-29褚凤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摘要:职中与普中的教学模式不同,语文课堂也应有自己的特色与吸引力。我们更应注重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表达、交际能力等。在语文课堂尝试“游戏模式”,叩开学生兴趣之门,以“问题设疑”牵动学生探索求知的神经,寓学于乐。
关键词:语文课堂;游戏模式;问题设疑
一、 学生的期待心理
其一,进入职中,许多学生的初衷就是学好专业,学到一技之长。有的同学认为语文这门学科学与不学差别不大,不实用,所谓“摆弄机械的”学那“吟风弄月”的干什么?其二,传统的语文学习,老师讲,学生学,老师学生徘徊于书本练习模式,早让学生倒足胃口,更遑论这些在中考中跌足的学子;其三,学生们期望中职语文与普中不同——教材不同,教法不同,学法不同。学生的这种期待心理,是我们语文课堂尝试“游戏模式”的触因。
二、 语文课堂尝试“游戏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文学艺术的起源之一是“游戏发生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康德也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语文课堂作为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可以溯源归本,还学生轻松自在的45分钟。从实际来看,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与普中学生侧重点不同,我们更注重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表达、交际能力,以文学的魅力,去促成学生美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助他们成人成才。从“因材施教”这个角度看,中职学生的语文课堂绝不能是故作高深的“阳春白雪”,从亲切可人的“下里巴人”开始,亦无不可。
所谓“游戏模式”法,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角色表演的方式,可以是室外实践的形式,也可以是单纯的做游戏模式等等。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实施“游戏模式”,一开始绝非易事,需要老师做大量的课外工作。例如,学习《记王忠肃公翱事》这篇古文,我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模式。如果简单地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字、词、句和疏通课文大意,在课上临时找学生扮演角色表演,肯定不行。因为古文是中职学生的“大敌”,学生对老师泛泛布置的预习作业往往是敷衍交差,学生对课文不熟;课上临时寻找角色,指导表演等都很费时费力,不切实际,搞砸了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用“游戏模式”上这一课时,课前做了如下准备工作。第一步,提前告知所有学生,这一课上“表演课”,让学生们认真预习,弄清主人公和文中其他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接着,根据平时观察,选择声音响亮、严肃有礼的学生担任“公”这一主要角色,这样可保证表演的质量。第三步,其他角色如婿、女、夫人、太监、二子等,可由学生自己选择。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参考译文,设计文中人物台词,由组长交由老师最后定稿,再给角色扮演人记熟领会。经过这一番准备,我们师生对这一堂课满怀期待。在课上,学生花了10分钟完美表演了“拒不调婿”“受珠”“还珠”三件事。学生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完全被调动。
三、 游戏之后,“问题设疑”牵动学生探索求知的神经
继“游戏模式”的开场之后,我们趁热打铁,用“问题设疑”法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汲取知识。还以《记王忠肃公翱事》为例,可以这样设置问题解决字、词、句问题。“你们设置的人物台词,在文中对应的是哪些字、词、句?找出来,画出重点(和现代汉语比较在音、形、义和用法方面的不同)。”这样,学生会结合之前预学的知识,进一步思考,对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句式以及重点实词、虚词等,非常感性具体地学习了一遍。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老师的归纳总结,也是水到渠成。对于文中人物形象和主旨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大家觉得刚才的表演,哪些同学表演到位,为什么?”通过学生评品表演,学生们自由激烈地讨论了人物形象的定位问题、人物各自有什么样的品质、作者的写作目的等等。原本陌生的文字,一下子变得亲切生动起来。毋须老师讲述,大家对刚正廉洁、不徇私情、严于自律、待人忠诚的王忠肃公深深敬仰;亦对作者能在如此短小篇幅的文章里,成功地记叙事件,传神地再现人物风貌的笔法,神往不已。
四、 “游戏模式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游戏模式法”不仅仅限于应用于故事,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上《自然界与人类》这一课,我们一般由环境问题导入。我让学生在课前5分钟,到校园一定范围内拾捡校园垃圾。从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带着思考,一起学习三百多年前恩格斯是怎样分析这个问题的实质的。
又如上《荷塘月色》这样的文章,只有学生把握了作家的情感脉络,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精髓。而这些,正是中职学生的薄弱环节。我曾问一些预习了这篇文章的学生,能否体味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学生往往回答没有感觉,只觉得文字很美。所以上这一课,我往往把它和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联系起来。我为学生们编排了一个《荷塘月色》的话剧,选好“朱自清”角色,编排“荷叶舞”,让学生在黑板上画“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将一些表现作家情感脉络的句子,或者编成背景台词,或者编成人物独白。这些准备时间较长,因此我把这一课的时间适当调动,等话剧编排好,排练表演后再讲课文。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饱含于笔端的赤子真情,让他们深深体味文字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空白美。许多表演所不能尽传的妙处,我们在文章语言中可以找寻,书本在媒介高度发展的今天,其独特价值不言而喻。
以上是我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所做的一点尝试和思考。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不是一种模式两种模式就可以概括言之,我们只能紧紧契合新课改的精神,在实践与探索中步步前进。
(泰兴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