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1-12-29肖念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创新则生,守旧则亡。”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之所在,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源源动力。中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能力呢?结合工作实践,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终极目标的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注重导学设计激发创新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直接动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教师的导入要新颖,灵活,多样,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自觉学习和创新的状态。
二、 营造氛围,提供创新前提,激发创新思维
长久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直饱受严重的压抑,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长期被抑制。因此,要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学过程并不单纯是授予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师生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注重情感、运用情感,使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活跃、愉悦的情感气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营造和谐、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呢?罗伯特·麦瑞克(Robert Myrick)认为,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以下6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和信任。然而,和谐、平等、民主、宽松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情感的投入。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以豁达、开朗、睿智、幽默的态度,去接受学生、感染学生。要让学生喜欢你,主动接近他们,课外多和他们接触。
三、 提倡问题式教学,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以解决学习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等的心理过程。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趋向。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就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未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只有不墨守成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灵活多变,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发展成为善于思考,善于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铜仁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