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学魅力
2011-12-29赵游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在教学活动中,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学魅力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十分紧迫的问题。
一、 高尚的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中专教师面对的受教育者大多是16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做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要有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育就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第一步,要“勤知”。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对照自己的理论认知,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个人只有在道德修养中时刻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第二步,要“善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反思理论的指导作用,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学理论,去修养,那么提高师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二、 精湛的业务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的话,那么精湛的业务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黄炎培先生早就主张: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应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1)提高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指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它不单指数理化、文史地等知识,也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形态的文化。教师既要有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文、史、哲等学科的一般知识。首先,各门学科的知识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职业教育,它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每门课都不是孤立的,都融进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如果缺少某一方面,将使学生的学习基础性及自学能力、研究学习能力下降。其次,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师对与本专业学科有联系的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无法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无法激励其求知的欲望与信心。此外,如何正确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道德,也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正确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达到“言传身教”的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因此,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作奠基,在本职专业教学中才会游刃有余。
(2)加深专业理论知识。所谓专业理论知识,就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各类别、各层次知识的整体构成。例如,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果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不够精深,就必然影响讲授内容的深度、广度、可理解度,更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对新学课程或新学专业缺乏爱好和信念。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新知识不断涌现,学生的求知欲也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加强在职学习,积极参加进修与培训,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的职业能力。
(3)参加职业岗位培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对懂工程技术又有经济、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之需求日益增多而紧迫,因此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学校应进行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同时对各种专业技术岗位有了新的职业能力要求,并且要求具有能反映其职业能力的岗位资格证书。
(4)参加专业实务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专业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指教师要具备职业技术技能、解决生产问题和推广科学技术的能力、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更要突出操作技能,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特点。因此,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所有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掌握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要体现强化技能操作的特色,作为专业课教师能否进行高水平技能操作的示范和指导,是决定整个教学过程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能否进行技能型操作的示范和指导工作,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操作技能。所以,专业教师要经常参加专业实务训练,以提高综合实践的能力。
(5)提高科研能力。在新知识层出不穷、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活动要与科技开发、技术推广与应用及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就应该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一般体现于科研能力。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都要把教育培训同技术革新、实用技术的推广结合起来,以利于提高工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教师只有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及其相关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向,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要经常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做一些本专业实用性项目的科研,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