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近生活让德育返璞归真

2011-12-29张群桂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七天长假终于结束了,开学后的第一天,整个校园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到处充满着很不和谐的气息:教室里、楼梯上,随处可见各种饮料瓶和食品包装袋,俨如车站里的混乱环境;同学们三五成群,满脸倦容却又精神振奋,正在激烈地争吵着什么,犹如夏天令人烦心的知了;课堂上的景观又如进了万国公园,同学们穿着假日添置的风格各异的衣服,有的哈欠连天,有的目光呆滞,有的却又兴奋异常,和他人比试着各地景点的纪念品……
  作为一名德育老师,走在这样的校园里,真的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既感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叹息于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和人们精神生活的贫瘠。以前,甚为担忧5+2<0的教育现象,可如今,“五一”长假,“十一”黄金周,那简直就像一场梦,把我们的德育功效大打折扣。看来,只有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效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洗涤学生身心的疲惫,让学生沐浴在德育的阳光雨露里;让学生在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条件下,摆正自己的人生定位,充实其精神生活,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走上德育课的讲台,我不禁想起了如今中学生消费心态的精辟概括:“猎奇心理——跟着时尚走,摆阔心理——跟着名牌走,攀比心理——跟着大亨走,从众心理——随着大流走,享乐心理——随着懒汉走”。面对眼前长假后的学生,我明确了肩负的重任,理清了本节课的目标和任务:①实话实说,学生简述七天长假的经历和感受。②自主讨论,比较生活消费的类型和优劣。③理性反思,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一、 实话实说
  学生甲:“这次长假我和爸妈一起到北京旅游了,因为是旺季,交通、吃饭、住宿都特紧张,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旅游景点,像八达岭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天坛、故宫、天安门广场,到处都是人山人海。仅是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我们就足足花去了半小时才过去,简直是花钱买罪受。买了一些零食和地方特产,但食、宿、行、门票等还是花去了每人近两千元,回来一核算,现在还挺后悔的。”(众多学生鼓掌,共鸣)
  学生乙:“黄金周出去旅游,真是傻到家了,倒贴钱请我去我也不会上当。这七天嘛,我就呆在家里,吃饭、睡觉、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简直是跨进了自由世界,开心至极。可是,现在想想,特没劲,玩得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不说,总感觉这七天自己是在虚度青春,哪像个风华正茂的热血少年?”(不少学生感叹、低头)
  学生丙:“这次长假我既未出去旅游,也没有上网玩游戏,只是和爸妈一起参加了两个婚礼,一是表姐出嫁,一是爸爸同事小孩结婚。几天下来,山珍海味吃得我都腻歪了肚子,真正是暴饮暴食,又喝了那么多的饮料,难怪同学们都说我又胖了许多。唉,我该如何是好啊?”(哄堂大笑,怜惜的目光)
  学生丁:“这次假期几乎都是按照假前规划进行,目标完成率达到95%以qhaqfOzaMBZosLJ6gSBRcYizdxiNCq7KBGkePHQzkMM=上。假日第一天进行家庭卫生大扫除,一天劳累下来家里焕然一新,得到妈妈100元的奖励。第二、三天主要是走访亲朋好友,重点拜访了外公外婆、舅舅和姨父家,虽然也带去了一些爸妈准备的礼物,本人却获得了600元的意外创收,下月的伙食费和零花钱有了保障。第四、五天与几个初中好友一起分别举行了家庭聚会,相互通报了各自所在学校和个人学习生活近况。尽管是相互交流,但同学之间却聊得十分开心,增加了友谊。第六、七天主要是呆在家里,收拾了要带的衣物,并重点锁定了中国新闻、中国电影、江苏卫视、江苏公共、东方卫视等几个频道,收看了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新闻和上海世博新闻,看了几部经典电影,劳逸结合,轻松、充实、快乐。”(赞叹声,羡慕的眼神)
  二、 自主讨论
  学生一:“我的假期根本就没有好好规划,只是跟着感觉走。”
  学生二:“不少同学的假期安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未能理智地约束和调整。”
  学生三:“生活是艺术,消费是学问,如何解决假日消费问题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
  学生四:“假日生活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在家里又缺少父母的支持,再加上个人的自控能力不同,故假期生活质量差异较大。”
  学生A:“上网打游戏虽是精神类的生活消费,只是层次较低。”
  学生B:“旅游属于精神类生活消费,而且层次较高。只是务必周密计划,有效避开热点线路和旅游高峰,否则只能是花了冤枉钱,遭了一身罪,得不偿失。”
  学生C:“暴饮暴食属于物质类的生活消费,只是层次太低,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这绝对是大家的共识。问题是我国几千年的食文化传统根深蒂固,要真正消除这一现象却也不易。”
  学生D:“我很欣赏丁同学的假日生活安排,既有事前规划,又能统筹安排,结构合理,层次错落有致,十分有益于个人身心的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三、 理性反思
  家庭生活消费虽是家庭小事一桩,却又不仅是个人问题,它其实关乎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乎着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追求。成千上万的家庭消费构成了社会消费的主力,对国家生产和分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生活消费富有理性,紧张有度,结构合理,既能与生产环节产生良性循环,又能反映国家综合实力,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正所谓:“不善理家,何谈国家?不懂生活,何谈幸福?”
  在个人生活消费问题上,我们要树立健康、合理、文明的科学消费观,既要反对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一味追求个人享受,又要反对铺张浪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奢华消费都不足取。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刻苦学习,开拓进取,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心中有信仰,精神有支柱,事业有追求,我们的人生理想才会实现,这样的人生才会有价值和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德育也不例外。通过学生生活案例,攫取德育素材,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这是德育的生活化,也是生活中的德育。这样的德育,学生有兴趣,课堂有情境,教学有实效。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才是德育所要追求的境界;也只有德育贴近了学生生活,方能活力大增,魅力毕显,充满着非凡的战斗力。
   (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