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暗中的舞者

2011-12-29陈捷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时光倒退十年,马清源还在初中时,最大的理想就是考上北京大学。像很多从农村考入北大的学生一样,他在学习上是自觉、努力、永不认输的,对自己有着充分的自信。高考结束后,父亲马英龙想到城里给儿子买一份印有试题答案的报纸,估算一下他的分数。但马清源说:“不用,自己的考试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吗?”
  成绩公布了,638分,父亲放心了。接下来填报志愿时,马清源将历史学系选作他的第一志愿。当初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家人非常希望他选择理科,高中老师也认为这个得过物理竞赛二等奖、化学和生物都十分出色的学生是个学理科的苗子。但他就是喜欢历史,平日里他喜欢看历史故事,家里的桌上、床上、地上放的都是历史类书籍。如同他从小就立志考进北大一样,学习历史、学好历史是他人生的下一个奋斗目标。
  就是这样一个执著、自信、有主见的好学生,就在他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准备施展抱负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却尾随而至。入学两个月后,马清源被诊断出患有骨肉瘤。对于一个只有20岁的生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就当他要展翅的时候,病魔却折断了他的双翼。
  在父亲的鼓励和安慰下、在学校及社会的多方帮助下,马清源开始了痛苦而漫长的治疗。在与病魔抗争的三年半时间里,马清源先后经历了10次手术。癌症、放化疗、10次手术、截肢……当这些残酷的字眼和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联系起来时,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然而,若一切到此为止,那这仅仅是一幕令人伤心的人间悲剧。面对这一切,马清源没有一蹶不振;相反,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坚强的他在生命的舞台上演绎出一部雄壮的命运交响曲。
  由于治病花费了大量时间,马清源不得不选择降至2006级。为了不耽误学习,他把每一次大手术都尽量安排在寒暑假,有好几次都是一家人在医院度过春节。住院期间,只要身体许可,他抓紧每一点时间学习。身体稍微好转后,他都会回到学校继续上课。看到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来上课的身影,周围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当时,他的右膝关节切除后用骨水泥填充,无法弯曲、无法承重、不时疼痛,只能以双拐代步,其艰辛可想而知。尽管如此,这几年的学习生活中,除去住院,无论境况有多困难、问题有多严重,即使在2009年秋天因为置换人工关节排异、溃破发炎需要每天换药的时候,他也没有一次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就这样,在断断续续的“手术——恢复——上课——再手术”的循环中,他取得了年级专业第二的好成绩,并在推荐保送攻读研究生的考核中,以中国古代史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保送2010年硕士研究生。
  那一刻,他不再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斗士。他用一颗勇敢的心,书写出生命铿锵激昂的篇章。
  马清源的治疗费对于一个依靠一亩半责任田谋生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就在这时,四面八方伸来了援助之手。首先是来自北京大学和他所在的历史学系,各级领导和老师都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和最大的帮助;身边的同学在历史学系学生会的组织下,短短两天内就筹集了五万多元的捐款。一次重大疾病也是一次人生启迪,在感受温暖的同时,马清源深深地认识到,一个人除了要尽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外,也应该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拒绝”——一种蕴有感恩与爱的拒绝。他和父亲婉言谢绝了很多社会捐助,他说在社会上比他不幸的人还有很多,比自己家庭困难的更是太多了,北大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已经让自己无以为报,他不希望再占有更多的社会捐助了。
  他做的第二件事是“付出”——一种彰显不屈与奉献的付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坦然接受了与病痛相伴的生活;也在不屈服于病魔的同时,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一些能够帮助的人。
  2009年暑假马清源安装假肢后,丢掉了双拐,可以比较自如地活动。安装假肢后不到一个月,他就申请参加系里的迎新活动。系里考虑到他的情况,让他负责登记体温、分发体温计。面对这份简单的工作,他尽心尽责,从早上六点开始一直工作到下午六点结束。随后,他又担任全系的学生助理,协助老师做文字性工作,整理了系里的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参与编写了系年鉴。他将治疗和学习之外的一切时间都献给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作为历史专业学生,他到中华书局实习,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广博的学识,帮助整理大量的积压档案。所有这一切,都是他在试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经历了如此多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总是展现出乐观坚强的一面。也许是因为他所承受的苦难太深,所以他的乐观与坚强才显得这样感动人心。
  大学伊始,马清源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由于病情的反复,他始终无法完成初级和高级党课。2010年,他终于完成了高级党课,并于5月被党组织吸收发展为预备党员。在组织谈话中,他是这样说的:“我的情况大家可能都知道,如果没有学校、系里以及同学们的帮助,我不可能撑到今天,尤其是学校以及系党委的老师们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我从他们身上看到党的温暖和党员的人格力量。我以后能做的贡献可能没有其他健全的人多,但我希望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人。”是的,不可以成为一束阳光,却可以成为一盏明灯;没有阳光的普照,却可以在黑暗中送去一丝光明。这也许就是马清源正在追求的,没有多么辉煌壮丽,却于平和中蕴藏无限暖意。
  马清源身边的一位朋友这样评价他:“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马清源用微笑面对人生,不抱怨,不沉沦,用自己心中的阳光感染周围的同学。“和马清源同学交流,不仅仅会被他对于古籍版本目录学方面渊博的知识所折服,更会被他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在不少大学生纠结于生活琐事、荒废学业、虚度人生时,马清源能够保持乐观阳光的健康心态,卓尔不群,使每一个和他交往的同学羡慕并敬佩。”无须赘言,这就是马清源留给周围人心中的震撼。
  他是黑暗中的舞者,却挥洒出耀眼的光芒。他像一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青松,生长在由疾病垒成的悬崖峭壁上。他坚韧、顽强、乐观,对未来充满向往,在充满爱的阳光雨露滋养下,拥有了“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力量。“再没有什么可以打败我”——这是他的信念;“用剩下的生命去回馈、去传递温暖”——这是他的理想。当这种信念和理想成为他品格的一部分时,他的生命便拥有了如此的深度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