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1-12-29孟欣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摘要:新课程理念为教学思想注入新的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教师主要是“导”。如何使教学具有高效性?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培养;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的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将生物知识趣味化。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学习、掌握知识,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生物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开展了一些教学尝试。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并且生物中的一些知识是许多学生在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却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要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食物的营养成分》时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食物,引导他们了解这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比如对酸酸乳、鲜橙多多、烤薯片等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结合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需要,让学生自我分析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科学,应该如何改进等,达到以学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现今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生物的前提,也是今后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中的知识不是学生学懂了,学会了,而是“悟”出来的,而“悟”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学习习惯的支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透彻理解概念,推理判断要有理有据,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爱学。
三、 加强直观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恰当使用直观教具(生物活体、模型、标本、挂图等)进行教学,能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模型的合理使用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为例,通过对细胞器模型的观察,能清晰地构建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通过对其结构的认识,能触发学生对细胞器功能的理解,从而达到对细胞器的进一步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物”对“图”的方式。比如学习“种子结构”,课前将浸泡好的菜豆和玉米种子分发给学生,先观察其外形,再解剖,并对照挂图把种子的各部分器官归位排列在解剖盘中,师生共同总结。采用这种形式,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动感和新鲜感的效果,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实践证明,初中学生对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有极大的兴趣。因此,选用适宜的教具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便使教师“抓住”了学生,学生“抓住”了教材。合理使用直观教具,更有利于学生对微观科学知识的学习,加深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由抽象转化为形象认识,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学习兴趣由此培养起来了。
四、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习兴趣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小实验”,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比如《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实验中,首先让学生自上而下观察显微镜的外部结构,然后教师讲解并请一位优秀学生演示,小组参加评议实验过程中演示操作的不当之处,归纳总结出正确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一实验,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动脑动手,主动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精神,使得学生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 注重激励性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地联系,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而兴趣则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倾向,人在心情愉悦时最易接受新知。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不要忽视学生的每一个“奇谈怪论”,更不能“一竿子打死”,扼杀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关爱每一位学生,多用“我希望……”“你一定能……”的句式表达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这必然使学生受到鼓舞,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定能使学生充满学习的信心。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等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主动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具有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只要教师有意识地注重情感效应,就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应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实例,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大胆尝试,不断总结,定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生物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