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

2011-12-29郑佩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摘要:审题的步骤是必不可少的,要通过认真审察题目,细致分析,正确理解题意,弄清作文题目规定的写作目的、选材范围、写作重点、人称及其他具体要求。
  关键词:范围;题意;要求;人称
  
  学生的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是练习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语言水平的客观反映。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学生作文水平有了普遍提高。拾金不昧的红领巾,带病工作的老师,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在他们的写作心理、写作情感、写作习惯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审题就是对一个作文题目的写作要求进行认真思索的过程。审错了题,出现偏题、跑题,这篇文章就无可救药了。认真“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学生写作文接触最多的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题目往往点明了中心、限定了范围、提示了文体,所以我们只有看清了题目,弄清了题意,然后动笔,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符合要求。那么,看到一个作文题目,应当怎样审题呢?
  一、 审清文章体裁,明确对象
  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在审题的时候,还应该将其分类,看清楚是属于“写人、写景、记事、状物”,还是属于“日记、书信”之类的。对小学生而言,一般是以练习写记叙文为主。审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是属于哪一类作文。如果审错了题目的类型,作文时就会离开作文的要求。因此,教师也应在这方面加以指导,以免出现给出作文题目,学生无处下笔的现象。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作文命题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词组或一个短句组成的,审题时要仔细推敲题目中词语的意思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明确题目要求写的对象、范围和重点。我们已经知道,要通过审题来明确作文写作范围、重点以及体裁。有些题目在审题时就能领会作者需要表达的中心,如《记一个努力读书的人》,本篇文章所反映的中心即是“努力读书”。但不是每一个题目都有中心词的,如《我的朋友》,这个题目的中心就由自己来确定,这个朋友是“见义勇为”“勤奋好学”,还是“热爱同学”“积极劳动”“善良诚实”,首先要确定好。如果确定“努力读书”这一中心,则我们就把这个同学有关读书的材料保留下来,把其他方面的材料弃置一旁。因为确定中心这一步很重要,习作时要根据中心来选择材料。
  二、 确定选材范围,紧抓题眼
  每个作文题目对选材总有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具体表现在对象、事情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方面。作文的对象、事情的时间、地点等一般可直接从题目中看出,而要审清作文的内容范围,就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有时候,题目中除了中心词语、关键词语外,还可能会有一些修饰或者限制词语,我们对此不可忽视,可通过它确定写作范围,即明确题目对所记叙的事物在时间、地点、数量等方面的限制。指导学生善于扣住写作范围,写作就会切合题意。每个作文题目,对作文的选材总有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具体表现在作文的对象、事情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方面。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提示了写作的重点,找准了关键词语,也就找到了写作的重点或中心。全力捕捉题目的关键词语,是审题的中心环节。有的题目关键词语突出,一看便知。清楚了“题眼”,写作时就能把握住重点。如:《一次有趣的活动》重点词是“有趣”,选择“野炊”等就容易突出中心;《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中心词是“有意义”,选择“参观活动”的内容则更能突出重点。范围有时间上的,也有空间上的。如:《一个冬天的早晨》,尽管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人、物、景、事等,但写作的范围却从时间上予以限制——冬天的早晨;《听爷爷讲故事》,从时间上讲是写过去,但从人物上讲只能写“爷爷”。
  三、 注意要求,辨别人称
  写作文前要看清题外的要求,这是审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文题都可以看出它对所写作文的限制。比如,地点、时间、季节、大人小孩、多与少的限制。当然,有的根本就没有题目,只限定一个范围,让自己拟题。遇到这种情况,更需要大中取小,即在限定的范围里,选取自己熟悉的、新的、小的某一件事,自拟文题。有些作文题下面还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大都是附加的要求,如“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展开合理的想象”“字数在400字左右”“字迹端正,格式正确”等。这类题外要求可以概括成对作者选材、写作思路作出提示,对作文的篇幅、行款格式、字迹等作一些具体规定,作者作文时必须遵守。有的作文题人称很明确,如:《我学会了做饭》《这次活动启迪了我》《美丽的校园》《我的梦想》等题目,就必须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就是全文必须要以“我”的口气来叙述,既要写清“我”的经历或见闻,又要写出“我”的感受;而《有故事的人》《他真行》等题目,就可以采取第三人称的形式来写,也就是作者不在文章中露面儿,全文始终以第三者的口气来叙述,称文章中的人物为“他”或“他们”。
  写作文前,审题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千万不要被这些限制框住了思路、捆住了手脚。必须全面、细致地把握文章的中心,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思路既在限制的范围内,又能启发学生不拘一格、拓展审题思路,这样作文能力才能提高,相应的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地取舍,审清题目,让学生作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我们新时期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姜秋凤.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J].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