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武术操教学的有效性
2011-12-29张万义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武术操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以及武术运动在下一代的开展和普及。学生兴趣的提高应该从学生对武术的意识、武术的攻防含义以及武术的保健作用这三方面入手。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提高武术操教学的有效性。
一、从起源入手提高兴趣
武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与野兽作战,这使得人们掌握了徒手和简单的武器攻防格斗技能。这是武术的萌芽。中国武术自奴隶社会产生后,经过漫长的历程,直到明代才逐步露出近代武术运动的雏形。明以后首先出现了练功、单舞、对博并重的练习;其次出现了武术为主体,十八种兵器为锻炼器械的技术体系;其三出现了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其四出现了广泛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来促进武术的发展;其五武术的健身价值受到重视。进入清朝,民间武术不断发展,完成了武术体育化进程的过渡。辛亥革命后,以武术能强身健体、自卫卫国而形成各种武术会。1928年成立了中央国术馆,规定各地成立下属馆社。1923年,在上海举行了首次“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1949年后,武术沿着体育途径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武术大发展。1988年亚奥理事会决定采纳武术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终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我国武术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我国武术的以前和现状。学生对武术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懂得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应该了解武术、学习武术,让武术在中国得到发展,让国粹得以延续。
二、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
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两者在教学中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完整示范可以是整套、整段或某个动作,而分解示范法可以是整套动作中的一段,也可以是某一段动作的一部分或一个动作的部分。因此,两者的运用均必须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和接受理解能力为前提。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功架也相当规范时,应从动作的完整性、动作的节奏感以及动作的神态、劲力等方面提出要求,此段的示范就要用完整示范,以动作的“节”来进行演练。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动作的内涵,应结合示范,详细地讲述动作的攻防作用,使学生在做练习中表现出动作的节奏感、神态、劲力和攻防意识,掌握技能,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多看、多练、多想、多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让音乐成为武术操的催化剂
在武术操教学中采用配乐式教学,由于音乐的频率、强度和节奏传入人体的听觉中枢神经后会引起各种不同的共鸣,因此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另外,优美的音乐能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使人的精神中枢兴奋、精神振奋。学生在欢快优美的音乐伴奏下练习武术套路,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总之,武术操作为一种新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将是我们终身研究的课题。
(赣榆县沙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