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日记服务于学生的习作
2011-12-29徐艳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摘要:如何发挥日记的作用,避免敷衍,避免内容空洞、流于形式,这是很多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我根据平时在工作中的实践总结出:写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好观察日记,重视读书笔记,及时评价学生日记。
关键词:日记;积累;观察
日记是人生真实的记录,学生能坚持写日记,对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很大作用。古今中外,很多作家诸如杨沫、鲁迅等之所以能成为著名作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始终坚持写日记。鲁迅先生在谈自己的写作体会时这样强调:“文章怎样做,我也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由此可见应该让学生多动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三年级的学生刚从“写话过渡到习作”,是习作的初级阶段,都有一种畏惧心理,不知道写什么,而课堂的习作训练并不能完全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我采取了培养学生天天写日记的习惯,写好日记,真正发挥日记的作用,为习作积累素材。
一、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事
很多教师都布置学生天天写日记,目的是引导学生动笔,积累素材为写作打基础。可很多学生为了应付随便写几句,根本发挥不了其真正的作用。为此在三年级一开学时,我在教给学生日记格式后,就给学生提出要求,天天写日记,内容不限,字数不限,二三句不嫌少,四五段不嫌多,总之,自由地写下每天最想写的事,流水账也可,但一定要真实。经过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写日记时可用上学过的好词、佳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日记实现了由短及长,再由长到精这一过程。例如,有一个同学这样写道:“今天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了!一条裤子18元,每个裤管都有两个水钻贴的小熊,小熊上还有两个蝴蝶结,漂亮极了。”篇幅虽短,但流露真情实感。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日记写得都很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多写观察日记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因此我有意识地教育学生处处留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平时我就经常引导他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例如下雨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雨后的景象:校园的花开了,树更绿了……并抓住时机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感悟。孩子对这种活动很感兴趣,觉得都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有话可写,有情可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明白,只要留意生活,做个有心人,养成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的好习惯,并把观察付诸于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写作是自然得心应手。
三、鼓励学生多读书,写读书笔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不博览群书。学习课文、学习习作范文仅仅是交给孩子一种学习方法,要想让孩子真正的热爱写作,愿意动笔,就要让他们觉得有话可写。为了鼓励孩子们动笔,我每星期都给他们布置读书任务,什么书都可以,只要自己喜欢,但必须写读书笔记,比比谁写得好,谁读的书多。在班会课上、练笔课上,我选择写得好的读书笔记,让他们朗诵,互相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孩子们看的书多了,写的词语、句子明显生动多了。这样,他们不仅体会到了写作带来的成功感,也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四、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日记
对于学生日记,我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委婉地指出优缺点,引导他们多读读自己的日记,鼓励他们自己用修改符号自己修改,找出不满意的地方,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同学互相改,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在每个月的习作课中集中检查日记并批改,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待个别的同学给予评语,如:“持之以恒,方能成功!”(给日记间断者)“愿你的字如文章一样吸引人。”(字迹潦草者)“未来的作家会有你!”(日记写得特别好的)班级内还可以进行日记大评比,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在交流会上朗读。交流会上,同学们绘声绘色的富于情感的朗读,再现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感人的故事、丰富多彩的学习和课余生活。有时一篇日记会引发全班同学的讨论,在欢笑中学习到很多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给了每个学生表现自己、介绍自己的机会,使他们不仅增强了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更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写日记的好处,从而自觉坚持写好日记,把写日记作为自己乐此不疲的行动和终身受用的好习惯。
(邳州市福州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