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校本课程的开发

2011-12-29陈宽义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摘要:新课标的诞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校本课程开发将是我们凸现学校特色、弘扬学生个性的必由之路之一。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一统的课程方案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于是“扩大学校自主权”“教育松绑”的呼声日高。在此背景下,新课程决策权下放就是其中一个表现。校本课程应运而生,体现了教育制度内权限资源重新分配的现象。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1)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地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合作性
  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 民主性
  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 开放性
  校本课程开发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4. 灵活性
  校本课程开发时,不应求全、求大、求新,而要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学校要从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师生、家长、社区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连云港市板浦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