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握

2011-12-29王善强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中学数学课的节奏比较快,容量比较大,要求比较高,特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新教材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理论去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初中数学课我们经常沿袭的模式是创设情境与明确目标(约3分钟)、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约10分钟)、展示交流与内化提高(约10分钟)、巩固练习与深化提高(约15分钟)、检测评价与反思升华(约7分钟)。为了“卡”好节奏,不拖堂,包括我在内的多数教师对每节课的内容、任务、进程都以具体时间顺序来分解,课堂上常常是怕完成不了任务,在知识点关键处及学生易混、易错处发生分歧时,不敢花过多时间让学生交流,就怕“节外生枝”。同时,有些教师往往在一节课的各个阶段,按“套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走教案”,过分讲究课堂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不敢有丝毫的改变。尤其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等对时间的把握更是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这种课看上去紧凑,但缺少一种动态生成,往往以牺牲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代价,弊病不少。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采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事实上,关于时间,不一定要按固定的程序进行。新课标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课上讲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发展,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构是可以打破的,无需每个环节面面俱到。我们需要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更需要教师实际的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课堂上尤其是要凸现以学生为lZIx4GszcNF0dJjg67aHnw==本,注重人的发展的学生观。所以数学课堂上要注意三点。
  1. 低起点
  (1)要把握好“适当”与“过于”的界线,减少难题。
  (2)尽量站在中考卷前120分来定位教学难度。
  2. 重方法
  (1)将“讲清方法”“启发思维”“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
  (2)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探讨。
  3. 反馈时
  (1)善于捕捉真实信息,尤其是错误信息,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2)要向“三不讲”目标努力: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3)从效果出发,对10分钟左右的当堂作业(检测)不能太机械,但必须确保课内有10分钟的高效训练。
  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应该淡化“卡”课堂节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
  (赣榆县沙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