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的古诗词赏析

2011-12-29叶碎薇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摘要:诵读古诗词,不但能丰富语言积累,提高人文素养,而且能有效地启迪儿童想象,净化童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本文就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展开讨论。
  关键词: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高文化素养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语文教育要做到培养学生健全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中国古诗词有着它独特的作用,所以古诗词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语言,学习优秀文学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更要担负起培养年轻一代情感的重任,使他们受到健康美好情感的熏染,提升人生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通过诵读、鉴赏古诗词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进行品德教育。
  一、感受诗意,陶冶情操
  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反复诵读诗句、词句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这既可深化学生理解诗意,又可引导学生自然地体会、感受诗词所蕴涵的意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感情沉郁,感受颇为不易。为此,教学“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时,我播放了殷承宗的钢琴曲《黄河颂》的VCD片。那雄浑的音乐,那黄河奔腾的壮阔景象,以及黄河边上山岳耸峙的巍峨,让学生感动。在这么一种氛围感染下,学生再经过反复吟诵,他们的情感得到激发,诗句朗诵自然大气磅礴。
  古诗词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宣泄内心情感而写成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字,是作者心血的凝练。而我们读者,要凭借含义深远、高度浓缩的文字体会诗词蕴涵的境界,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运用丰富的联想。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复吟咏之间可体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以及身为子女应该感念亲恩、报答慈母的良好规劝。学生通过吟诵感受,读透了,讲述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程度。同时,学生的情操也能得到一定的熏陶。
  二、创设情境,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不仅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诗歌,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古诗文在创作过程中,不但讲究韵律美,还十分强调意境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品析古诗。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时,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进入该诗1cefa3ac05aa66c85c57a69bc79b293a1e91063c0f3638d1b778693b4d5c34c4的意境。学生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在长江之渡口将要远行,船头的诗人却怎么也不肯进舱,一次次的抱拳施礼告别,岸边的送行人更是依依不舍,举起的手臂不知挥动了多长时间,分别保重的话语却哽咽在喉咙中……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与此同时,教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现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如在教学《望天门山》时,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 “紧扣词句法”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 “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能让他们在认识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古诗文的欣赏同样离不开想象。在指导学生欣赏、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描绘,在脑中勾画出各种人物、情景、环境、内心活动等。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不同。陆游的词忧伤憔悴,音调低沉;李白则充满希望、信心和乐观情绪,意境和色调,迥然不同。把这些点拨到位,比单纯讲陆游的诗,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大量诵读古诗词,不但能丰富语言积累,提高人文素养,而且古诗词中关于理想、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的见解,可以有效地启迪儿童想象,净化童心。同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发展了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M].北京: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