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信息社会中如何培养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2011-12-29王素珠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摘要:在学生作文过程中,常遇到无话可写的尴尬场面,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如何去搜集素材、积累素材、运用素材,让作文有米下锅。
  关键词:信息;搜集;积累;运用;素材
  
  在作文课上,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学生提笔写作时,苦思冥想,笔杆似千斤重。尽管教师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写出的作文有的胡编乱造,有的像流水账,毫无新鲜感,写真事、抒真情的很少,问他们原因,他们的回答基本上是:“实在无话可说!”其实他们主要是缺少写作素材,缺少对生活的真切的体验。针对这一现象,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这一困境呢?
  一、多渠道搜集素材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传递手段日益先进,传播速度的迅速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由于学生接触的信息量较大,因此教师应多角度地去开拓学生的视野,关注学生写作的源头,让学生自由地走进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1. 课外阅读,汲取写作素材
  课外阅读对发展丰富学生作文资料库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教师除了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外,还应向学生推荐《读者》《读者文摘》《散文选刊》等较好的杂志。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锤炼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化语言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剪报搜集素材
  平时要求学生多留意新闻报纸,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阅读报刊时搜集素材,对从废旧书报上剪下来的时文华章进行分门别类剪贴,作为今后作文时的材料。
  3. 从电视、电影中搜集素材
  学生喜欢看电视、电影,总觉得比看书有兴趣,因此教师可有目的地布置学生看纪实影片、新闻节目。如《面对面》《新闻1+1》《2008感动中国》《鲁豫有约》,这些节目都很有教育意义。而国庆阅兵仪式、中国神舟载人飞船升空、2008北京奥运会等,会让学生由衷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昌盛。
  又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都拍了电视剧或动画片,可让学生们去看这些电视,让他们在看的基础上对名著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4. 从网络上搜集作文素材
  网络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之一,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资源,让学生走进网络搜集各种资料,通过关键词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信息,能使学生在搜寻的过程中进行信息的初步筛选、整理。这样,“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生平时所搜集的素材就会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二、多摘多记,积累素材
  语文课本固然信息量大,但毕竟不能包罗万象,更何况社会生活时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深入生活,广泛积累素材,储存信息。
  1. 勤做笔记,积累素材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成功的经验。观察也好,阅读也好,不记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有踪无形。在观察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手勤笔录,按时整理,只靠记忆是不行的。茅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只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养成多看、多听、多想、多问的习惯,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零碎的、局部的东西记下来,有一句写一句,不限字数,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这样可使学生放开思维,说自己想说的话,日久天长,学生便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以后作文也不愁没素材可写。
  2. 关注细节,体验生活
  学生平时对身边发生的事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再次把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看到自己平时不在意的“熟悉而陌生”的生活,并要求他们摘记。
  学生的生活空间较狭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增加对生活的体验,这样,能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升华学生写作的情感,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孕育学生写作的灵感,为学生学习写作奠定了生命的力量。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真切的生活体验,就是一笔丰厚的写作素材。
  三、多写多练,运用作文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由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多进行自由写作,并且要让学生多加练习。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1. 鼓励学生多写日记
  日记的形式灵活,内容不拘一格,可作为练习写作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指导学生写日记时运用所积累的素材,能做到读、看、听、思、写相结合。坚持写日记,既可增强学生阅读搜集积累素材的兴趣,觉得学有所用,也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取创作素材,促使自己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成为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2. 多写片段练习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课外练笔是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让学生进行一些小作文练习,把平时积累的素材运用到片段中,既可写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的一段话,也可表达内心喜悦惭愧的心情等,这样的片段训练简便易行,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运用材料的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通过多写多练,可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我常告诫学生:“你占有的素材多,如果不把它整合运用,也是枉然。”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随笔文章,这样,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总之,采集作文素材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使作文言之有物,就应高度重视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采集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夯实基础。只有学生储蓄了丰富而又生动的材料,动起笔来才有择优选用的可能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