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方法
2011-12-29孙沛行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新的课程理念正深刻地影响着各学科和各教学环节的改革。作业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思想政治课作业按传统的做法就是,注重双基训练,侧重课本知识的掌握,一节一练,形式单一,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感兴趣,只是应付了事。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方面本人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以下是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内容上体现层次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是同步、同时的发展。传统的作业布置,强调统一性,全班几十位同学完成同样的作业,这样作业设计最终带来的也只能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言而喻的,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因而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层次不同的作业来,或者采取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只要是关于课堂学习的内容,可以找资料上的习题做,也可以自编题目做,可以以书面形式完成,也可以以口头形式完成等,让学生去自主选择,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吃饱”“吃好”。这样面对不同层次的作业,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形式上的优化与创新
1. 行为训练型作业
它是相对于知识型作业而言的,它是政治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某些指导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后,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亲身实践的要求和任务,是实现“知——信——行”的必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动手和活动交往等素质的培养。
2. 案例分析型作业
在学生学习了有关的法律知识后,教师依据学生所学,设计出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的案例,使学生通过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对知识的迁移、重组及运用的能力。
3. 故事型作业
通过特定的人物、情节,用通俗的语言,将所学的有关内容通过故事情节表达出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作业中受到熏陶、教育,促进其知识的内化。
4. 社会调查型作业
布置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了解本乡镇、村、厂矿、家庭或邻居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写出一份调查报告。这种作业既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