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控能力

2011-12-29方新月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羊皮卷》中提到,自然界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人也不例外,情绪会时好时坏。因此,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提高自身的素质是有好处的。而任课教师在帮助学生调节自控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控能力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主要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能理解为消极的自我约束,而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扰,使主观恰当地协调于客观,并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
  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情况:一是任性而行,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二是虽然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针对中职学生经常出现的这两种情况,我们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我的控制能力呢?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我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帮助学生调节自控能力。
  一、和学生们做朋友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我对学生的原则。课下我经常找学生们聊天,通过言语了解他(她)们的情绪变化和一些难题。只要你愿意和学生做朋友,学生就愿和你做朋友。因此,我经常会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教导他们排除压力,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
  二、转移学生的视线和冲动思想
  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意识里已经习惯了某种方式,因此他们会在不自觉当中重复做某件事。比如说学生吸烟,让他们戒烟很难,因为他的思想意识里已经习惯了这个,所以想改变,转移视线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通过劝导、批评和强制相结合的方法,让他们的眼光放长远一些,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路还很长,从而树立健康的行为标准。又比如他们想上网的时候,我们可以教导他们在思想意识里压制自己走出门,通过把冲动意识打断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困惑和感受
  平时我会让学生把自己的困惑和一些感受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东西的过程,就是一个促进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走出片面的情绪影响,理性地对待问题;同样向他们的朋友倾诉也有类似的效果。
  四、给学生一个自我的暗示
  要教导学生心情不好或办错事的时候不要自责,那样会加重他们的压力和思想负担。心情不好或办错事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己给自己一个暗示:在这个时间里需要放松和解压,把当前的事情暂时搁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运动、唱歌、翻书等。提醒自己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快乐地生活,无论在任何环境都应该乐观地面对挫折。这样,即使现在是痛苦的,但终会走在快乐和成功的路上。
  (冀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