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学生谈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1-12-29胡山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思想工作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也是生动的高层次的艺术,大有文章可做。茶余饭后,常听一些教师发牢骚说:“现在的学生也太难管了。”在工作中也常看到一些学生跟教师顶牛,弄得教师下不了台。究其原因,还是方法问题。其中正确掌握与学生的谈话技巧就大有讲究。本人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总结出了和学生谈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放下架子,心平气和
  有的教师跟学生谈话总是摆着一副老师的架子,铁青着面孔,唯我独尊。要知道这种架子思想正是堵塞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一堵铁墙。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容易与教师形成对立情绪,甚至如前面所说的学生跟教师顶牛,使教师下不了台的现象。这样又怎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呢?
  谈话,实际上就是在教育学生,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受到教育后,能克服自己的缺点或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成为思想健康、行为端正的人。因此,我们和学生谈话时必须放下教师的架子,心平气和地和学生说道理,真诚坦率地沟通双方的思想,表现出信任对方、尊重对方的态度,才有利于学生架起理想的风帆,鼓起同不良行为作斗争的勇气,树立勤奋学习的恒心。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我们做老师的不能对其讽刺挖苦、厉声斥责,要亲近学生,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与学生谈心、交心、以心换心,心心相映,做到以慈母之爱动其心,以严父之爱导其行,以人师之爱点石成金。这样,我们的学生自然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由此可见,“放下架子,心平气和”是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谈话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就有关问题师生进行对话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师生沟通思想、缘情说理、以理服人的过程。因此,我们对学生必须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动之以情。教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与人为善。不能性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和学生的谈话要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诱导,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伊素有这样一句话:“劝说比强迫更有效。”教师在和学生谈话时,必须有说服教育的理由,要允许学生争辩,讲道理要讲到点子上,说话要说到学生的心里去,用充分的理由说深说透,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产生缺点错误的根源、影响,才会心悦诚服。
  三、捕捉教育的契机
  炼钢要看火候,谈话要看时机,这就要求教师能抓住使学生转化的关键之处。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时机,选准角度,把握火候,创造情通而理达的条件,与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使批评像聊天一样进行。对个性强的学生,我们的谈话应避开正面交锋,绕弯k/bnH/y7rnKzHc5mxA+jCA==编圈,通过迂回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一向积极向上、威信很高、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偶然出了差错,教师要宽容、谅解,对其缺点只点到为止,让其自我反思,从而促其自新。例如某班有一学生拿着一条无毒蛇在教室里乱舞,吓得学生惊叫,班主任把该学生叫到办公室,亲切地说:“你这样做,蛇咬伤了同学怎么办?”该生马上说这是无毒蛇。班主任又问其是怎么知道的,该生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自己怎样从课外书上知道,又怎样请教懂这方面知识的人……班主任见其如此好学,便随机表扬了该生热爱自然、热爱学习的精神,同时也婉转地批评他不该用这种行为吓人。从此,该生更加苛刻学习,心里始终想着别人,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四、适当运用一点幽默诙谐的语言
  与教师有对立情绪的学生,时刻在提防教师,对教师戒备心很强,这时我们要想对学生的谈话起到满意的教育效果,首先必须解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这时,教师可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学生心中的防线消除后,再循序渐进,以理服人。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接受了教师的教育,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阜宁县新沟镇南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