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对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的培养

2011-12-29何福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摘要: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不是号召出来的。学生阶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不稳定,容易反复,所以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要耐心引导。
  关键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教学效率;畅所欲言
  
  一、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传统语文教学有一些做法如强调诵读、历练、感悟、品味、积累等,是符合语文习得养成的规律的,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吸收,但不能据此原地踏步。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建立以职业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顺利地获得新知,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把课堂的主体转向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其他学科有密切的横向联系,必须有整体化的目标设计,有系列化的工艺流程,有多样化的课型设置。“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经过它才能进来。”由此可见,现代教学技术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它能够通过声、形、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还具有再现性,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反映出丰富内容,增大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力度,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维兴趣。语文课要构建学生精神世界,首先要构建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理念的更新,才是学生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最大保证。
  
  二、深入探讨,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高职教育面临的一方面是在校生人数急剧膨胀,一方面是新知识新技术呈爆炸式增长。乌申斯基强调“: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时时充电,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深入调查了解学生,以学生的性格、志趣、追求和学习、思想状况的变化发展要有所预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语文教学方案,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要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既要鼓励学生,又要站在理论的高度思考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做学者型教师。教师要具备新型的人才观,合作精神,严谨的职业素养,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语文教师要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高效率地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素养,迫切地呼吁着语文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合作”是社会性行为的表现,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生活化,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和提高生存能力的需要。
  
  三、改变方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当今的时代充满了竞争,未来的时代更具有挑战,挑战自我,挑战自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要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者,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许多语文知识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传播,许多语文能力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培养。我在语文教学中能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良好氛围,领略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使学生发现平凡生活的情趣,从而激发起对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爱。现在的职校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将面临求职、应聘、公关等各个方面的挑战。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能促进学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素质的教育,并用自己的爱心不断唤起学生美好的品质,使之养成良好的素质。
  
  四、注重差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
  从素质的养成的角度来说,知识的掌握又是最基本的,离开了学生的个体谈素质教育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因其学科特点,具有“载道明理、表情达意、文道统一”的优势。就语文教育而言,应尊重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要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关注学生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他们在语文方面见识少、阅读量小、词汇积累少,因而学习差异也大不相同。对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高要求、高标准,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和行为习惯来塑造、健全自己的人格,让他们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去关注我们的每一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或成为课堂上的一种点辍,要落实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激励评价要是出自教师内心的、是真诚的。
  实践证明,职业技术人才也是国家急需的人才,教师要真正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及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要,传授最基本的具有发展前途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因势利导,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注入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使之成为整体性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催化剂,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睢宁县中等专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