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课教学之我见
2011-12-29崔高翔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摘要: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写作是权衡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
关键词:作文教学;策略;兴趣培养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课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这种教学难度的出现,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的僵化而导致的。为此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外部环境,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写作打好基础。
一、写作兴趣的培养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期待,是否能给学生在起跑线上给予动力,让他们能有信心一直奋斗下去,刚开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要营造出一个没有太多约束,让学生能轻松学习交流,并十分乐意参与其中的课堂氛围。学生解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和惧怕心理,让教与学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去获取,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比较随性的师生互动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符合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节目,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皆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故事无穷无尽,从而把学生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课外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学生有了此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他们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在读书过程中随读随记,不仅记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还要写下读后感。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还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同时鼓励他们自己写一些小说、随笔、散文等,并且不作硬性规定,只是鼓励他们有时间写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文课的趣味性,学生们也愈发有写作热情,并且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其他同学肯定,变得更加努力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总结学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去进行写作实践。
二、指导学生阅读,做好“三多”——多读、多背、多写
多读是学好写作的基础,因此要推荐优秀的青少年读物。要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些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应当承认,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升学的压力很大,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反映到作文中自然就借鉴少、内容空。为此,我就推荐征订一些品位较高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如《语文报》《读者》《作文》《意林》等。这些读物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既有利于语言积累,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同时也为学生作文拓宽了道路。多背,可以增加语言积累,不仅要求背诵的篇目要背,而且有些没有要求背诵的部分,只要与写作贴近,也可适当适量地增加背诵要求。阅读课与写作课挂钩,即以分析课文来指导学生写作,讲评作文时联系课文,使阅读和作文既远距离结合,又近距离接触。教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多写,学生大量读书、背诵,不练笔是不行的,就好比登山没有到达顶峰,其实三者是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前者是吸收,后者是表达,或者说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学生积累多了,写文章就有“米”下锅了。读可以促写,反过来,写也可以促读,自己有了写的体会,自然就提高了理解、欣赏的能力。我们在教读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更要懂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三、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传统模式的教学使现在的学生已无法适应,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并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要做自主、合作、探究氛围的营造者
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大声呼喊……这些现象,不仅扰乱了秩序井然的课堂,而且影响了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其实这些现象的存在,我认为是正常的。教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并给他们平等的表现机会,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既能弥补课堂上时间的局限,照顾到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又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个“度”,为他们营造一个氛围,为他们创设一个自主的空间。
2.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在创设一定课堂氛围的情境下,再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总之,作文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切实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
(通渭县徐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