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口语训练之我见

2011-12-29李艳军

成才之路 2011年9期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说”。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启蒙阶段,一定要激发学生说的热情,养成说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从而为他们进入社会和有足够的交流能力打下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愿说、想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语言学习尤其如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愿望,只有当他们想说英语、愿说英语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用心去学,努力去学。而一旦学生有了想说、愿说的欲望,学习对他们来说将是一种乐趣而非是一种负担。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会说、乐说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投影等各种教学媒体以及自己的各种表情等,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激发说话的欲望,积极地参与到口语训练中。
  特别是中低年级,尽量用表演、游戏的方式提高表达能力。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水果时,可以在一个大袋子中放入各种水果,然后让学生来摸一摸、闻一闻。或者用猜谜的方式。比如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等等,让他们猜一猜。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会学得争先恐后,兴趣不减。
  三、鼓励表达,让学生能说、善说
  1. 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敢于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找准机会,适时点名鼓励学生勇于开口,并及时表扬。同时,教师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到表达成功的欢愉,从而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
  2. 坚持以英语组织课堂为主,体态语为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开口说话”
  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教师用英语讲课,这时,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说的速度可慢些,要多次重复,让学生反复听,反复感受。然后再恰当地运用体态语,便于学生理解。渐渐地,学生熟悉了教师的语言,就能融入英语的氛围了。
  3. 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容错度
  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容错度,即学会容忍含糊语言现象的存在。当学生试着用英语进行交际表达时,动不动就给予纠正会造成学生开口焦虑感,而不同程度或形式的焦虑对学习效果也产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含蓄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四、延伸课堂,让学生敢说、多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进行交流,让学生吃的时候说英语,玩的时候也说英语,使英语融入学生的生活,如问候、请求帮助、介绍、道歉、感谢等会话。比如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开展一些学生与学生的英语交流活动,以及课本话剧之类的表演,可以进行交流体会,让孩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交流(前提是用英语),给他们创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英语交流的空间。
  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它不仅需要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需要教师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重视,使教学真正做到为用而教、为学而教,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迁安市杨各庄镇徐流口初级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