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温暖的“老故事”等
2011-12-29
综艺报 2011年18期
《桃姐》:温暖的“老故事”
奖项:最佳女演员
出品公司:博纳影业,焦点影业,银都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导演:许鞍华
主演:叶德娴、刘德华、王馥荔、秦海璐
桃姐是Roger家的女佣人,在这个家已经工作了60年,伺候过好几代人。而Roger是这个家族留在香港的最后一个人。随着桃姐年纪越来越大,她的健康出现了问题,还患上了中风,现在轮到Roger照顾她了。Roger将桃姐送到了老人院,在他时不时的探望过程中,Roger开始意识到,虽然桃姐已经老了,照顾不了他了,但这个“负担”在他的心里仍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于是,主仆二人间胜似母子的关系,在香港闹市中的老人院里逐渐展开。
《桃姐》的故事来自编剧李恩霖的真实经历,由曾经指导过《投奔怒海》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导演许鞍华执导。剧中桃姐的扮演者叶德娴已经十年没有拍电影了,这次也是她第十次与刘德华合作。
与其他参加竞赛的电影相比,这部电影的内容相对主流,虽然背景是香港,但片子中传递出的感情线索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电影中最让人感动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一点,正是Roger毫不犹豫担负起照顾桃姐责任的决定,他从没想过抛弃这个从小一直照顾他长大的“阿妈”。在这部电影中,Roger顺理成章的照顾起桃姐,桃姐在接受照顾的同时,却依然坚持着自理的生活状态。电影不但表现了年轻人在照顾老年人时会遇到的困难,同时也着重描写了这一过程中的温暖。导演耐心地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很平常的故事,而两位主演在片中的交流和互动,让观众深切体会到了导演想要传达的含意。
本片画面流畅,对于一些小细节的捕捉十分到位。整部影片符合许鞍华的一贯风格,并没有过多的美化或丑化人在年老后会遇到的问题,也没有将结尾设置的过于“大团圆”。
随着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年轻一代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也将成为越来越多电影人探索的主题。
《浮士德》:探索人性的佳作
奖项:最佳影片金狮奖
出品:Proline Film公司
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主演:乔汉内斯·泽雷尔、安东·阿达辛斯基、伊索尔达·戴查克、格尔格·弗德里希
这部俄罗斯影片是索科洛夫“权利四部曲”的收尾之作,也是四部曲中难度最大的一部,故事情节围绕浮士德将灵魂出卖给一个“友善”的魔鬼展开。四部曲的另外三部分别是《摩洛神》《金牛座》和《太阳》,主角分别是希特勒、列宁和裕仁天皇。
《浮士德》取材于同名经典名著,故事情节围绕浮士德展开。为了获得超人一等的智慧,浮士德心甘情愿将灵魂出卖给魔鬼,从此陷入苦苦的挣扎之中。这是一部具有表现派风格的影片,也是混乱闹剧的Ay14K18q9Tmira45rbioWgGpr18Aplwf7hc0bhYyzzI=一个奇特典范。狂热的戏剧表演方式与“丑陋”的外在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大元素极少同时出现在演员身上。《浮士德》显然很对具有高文化素养的人的胃口。
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影片《浮士德》可谓一鸣惊人,但在威尼斯以外的地区,这部影片还有一段不平坦的路要走。《浮士德》的剧本改编自歌德1808年至1832年创作的经典悲剧《浮士德》,视觉效果借鉴了伦布兰特和F.W.茂瑙的风格。在茂瑙拍摄的默片版《浮士德》中,魔鬼墨菲斯托由爱米尔-强宁斯饰演,这部影片成为索科洛夫版《浮士德》的基石。索科洛夫表示他并没有对原著进行大幅改编,而是希望进行一次准确的解读。实际上,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可能会有迷失在大海之中的感觉,要拼命寻找叙述性线索。
《浮士德》以CGI动画开场,镜头由天堂“坠落”到熙熙攘攘的德国小镇。人物的服饰并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能是莎士比亚时代至19世纪初期的任何一段时期。浮士德的第一次亮相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段场景中,他一边解剖尸体一边与助手讨论着灵魂的具体位置,他一脸骄傲地宣称:“上帝虽在体内撼动了我,但在我的身体外,他却毫无力量。”
影片的对白犹如急流,母语不是德语的观众必须集中精神,盯着字幕,但又不会感到枯燥。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和快语速的对话与快速变换的场景相匹配,画面的衔接富有动感,令观众应接不暇。
《浮士德》在视觉效果上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摄像师布鲁诺·德尔鲍内尔和美工设计师埃琳娜·朱科娃。拍摄时,德尔鲍内尔将人物压缩进方方正正的画面中,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压抑。朱科娃打造的灯光效果往往给人惊人之感,在解剖尸体和洗澡的场景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其他一些画面则呈现出令人不安的倾斜和压缩感,似乎强行将宽屏压成窄小版。朱科娃的布景密集而狭窄,将人物硬塞进去,有一种奇妙的滑稽感。给人的感觉是,他们是在一个非常小的剧场舞台上表演,而不是在捷克布拉格的宽敞摄影棚中拍摄。
《危险方法》:柯南伯格的“另类”之作
出品:Recorded Picture Company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
主演:凯拉·奈特利(Keira Knightley)、维果·莫特森(Viggo Mortensen)、迈克尔·法斯宾德(Michael Fassbender)、莎拉·加顿(Sarah Gadon)、文森·卡索(Vincent Cassel)
入围:主竞赛单元
《危险方法》讲述的是两名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医生的故事,但电影真正的主角是一位名叫萨宾娜·斯皮勒林(凯拉·奈特利饰)的犹太裔俄罗斯女子。作为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维果·莫特森饰)和荣格(迈克尔·法斯宾德饰)的病人,这位女子给了两位心理学家极大的启发,却也促使荣格最终在理念上与恩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这部由大卫·柯南伯格导演的电影,讲述了心理学发展早期对心理治疗方式的探索和尝试,主题明确,情节流畅,整部电影的气氛“端庄”地令人惊悚。虽然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但经过导演和编剧的处理,这部电影给观众呈现出有关心理与性以及职业道德的讨论却带着十分明确的当代感。
斯皮勒林是一位年轻的俄罗斯女子,她美丽,聪慧,却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1904年,她住进苏黎世郊外的一家精神病院,接受荣格的治疗。扮演斯皮勒林的奈特利用她高亢尖叫和极力张大的下颌诠释着病症发作时的歇斯底里。
法斯宾德将荣格饰演成了一位年轻但非常有资历的成功医生,他身着考究,胡子和眼镜的设计透露出人物严谨的性格特点,夫妻生活和谐、生活水平富裕,妻子贤惠,孩子可爱。当然,越是这种外表整洁,气质严肃的人物,随着故事的发展就越是会完全颠覆最初的形象。而莫特森饰演的弗洛伊德表现出的大师风范令人出乎意料,将这位心理学大师的沉稳尖锐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较大卫·柯南伯格的其他电影,《危险方法》和《双生子》(Dead Ringers)的相似之处最多,两个片子都谈到了人性最基础、最原始的两点:性与死亡。虽然电影中的时间跨度有好几年,但在编剧汉普顿的笔下,人物性格前后一致,情节过渡也很合理。汉普顿对对话的把握十分到位,气氛拿捏恰到好处,而且总给观众留下思考的余地,在两位大师进行对话时,言语有时还十分犀利。柯南伯格的导演手法与汉普顿的对白非常合拍。此外,摄影师彼得·苏斯切斯基和剪辑师深知柯南伯格的心理,虽然拍摄的镜头比不上导演原来的作品,但剪辑的速度却更快,呈现出一种《危险关系》特有的紧密。
《赛德克·巴莱》国际版:难得的阳刚
出品:博伟电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
导演/编剧:魏德圣
主演:林庆台、马志翔、安藤政信、河原萨布、徐若瑄、罗美玲、温岚、马如龙
摄影:秦鼎昌
入围:主竞赛单元
《赛德克·巴莱》的故事背景为1930年,当时的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影片讲述了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在那个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男人必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派遣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见证这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最终,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冒着灭族的危险打响了反抗之战,夺回了属于他们的猎场。
《赛德克·巴莱》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执导的新作,筹划长达十二年、跨国动员两万人。在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赛德克·巴莱》中,大部分是近身肉博的战斗场面。在这场发生在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与日本殖民者的战争中,没有什么漂亮的武打动作,只有长矛、火枪和加农炮互轰的血腥场面。本片由吴宇森监制,他的暴力美学与这样的主题正好有着契合点。
除了主演,影片选择了许多有表现力的非专业演员参加演出,将那些光着脚在丛林中穿梭的原住民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不管打斗场面如何好看,时间长了一样会出现审美疲劳,相对来说,较平静的场景有时候反而更容易打动人。其中,赛德克妇女为了不给战场上的丈夫添麻烦集体上吊自杀的情节很具震撼力;而一个日本人与赛德克人组成的家庭最终不得不在乱世之中毁灭的故事则出人意料地令人动容。
本片的场景设置在与世隔绝的丛林之中,瀑布、彩虹、小路和古树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看点。也只有这样的大场景才能放得下将近两万人的演出阵容,其中原住民身上的刺青,穿着的传统服装,唱的民歌,跳的传统舞蹈,都为本片增加了许多文化内涵。从开篇颇有气势的开头到最后的屠戮厮杀,《赛德克·巴莱》有着华语电影中难得的阳刚硬朗之气。但或许是因为史诗题材的过于庞大,魏德圣在剪辑国际版本时有些不知所措,虽然他很用心地保留了作为旁观者和呈现者的态度,却迷失在过于谨慎的取舍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