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往事
2011-12-29马巍
综艺报 2011年18期
最近正在重读《莱昂内往事》(Conversation avec Sergio Leone),作为塞尔乔.莱昂内的super粉丝,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翻译准确流畅,在国内翻译的电影类书籍中算是比较难得的,这方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关于莱昂内和他的电影,喜欢者自有其好,犯不着我在这里赘述。这次重读,印象更深的倒是意大利电影工业的一些陈年旧事,或许对现在的中国电影有所参照。意大利电影工业曾经非常辉煌,上世纪50年代,罗马影城曾是好莱坞大片的重要制作基地,《宾虚》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意大利的历史神话片也是当时全球热卖的类型,《阿依达》《庞贝城的末日》都是用好莱坞和欧洲的大明星领衔,主打全球市场,莱昂内正式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罗德岛的巨像》就是这样一部史诗片,“在1950年代末,历史神话片是世界上最好卖的类型:美国、德国、法国、中国、阿拉伯⋯⋯都在买,简直是过度膨胀。”
和香港电影一样,当时意大利电影同样过度依赖海外市场,而和现今的内地电影一样,其市场主要依赖类型单一的大片。市场膨胀的同时泡沫也随之泛滥,投资过热带来的是翻拍和跟风盛行,终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962年,意大利当时最大的电影公司Titanus投资了两部超大制作:一部是历史神话片《天火焚城录》,这次耗资巨大的合拍最终因为美意双方主创内讧而成了投资灾难;另一部是著名导演维斯康蒂的《豹》,这部美轮美奂的文艺巨作拿下了当年戛纳的金棕榈大奖,但在国际市场上,却因为题材本土化遭遇滑铁卢。连续两部巨片的惨败使Titanus差点关门,其引起的连锁反应使得本土电影几乎全军覆没。接下来在1964年,意大利电影跌至谷底,莱昂内回忆说:“我们当时平均每年第一季度会制作六七十部电影,但这一年的3月过完了,还没有一部本土电影开拍⋯⋯没有一家银行愿意把钱投资在电影上。”
走出跟风带来的困境,只有重回创新之路。同样是在1964年,莱昂内几乎是一意孤行地开拍了《荒野大镖客》,“德国和西班牙当时已经在做欧洲西部片,意大利跟两边的关系都不错,我觉得在欧洲改编一些西部片的题材也可行。”最终,创新带来了新的突破——《荒野大镖客》创造了票房新纪录,同时也开启了莱昂内、伊斯特伍德和莫里康内们日后的电影传奇,随之而起的“通心粉西部片”热也使得意大利电影重回正规,进入了又一个十年高潮⋯⋯直到下一次的跟风热再次将新类型耗尽——电影圈的兴衰似乎总是如是循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