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娘家的故事》探秘“长寿剧”

2011-12-29晓曼

综艺报 2011年23期


  近期在安徽卫视落下帷幕的80集电视连续剧《娘家的故事3》,作为娘家故事系列的压轴作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也创出了国内一个有品牌效应的“长寿剧集”。
  以往提起国内的“长寿剧”,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爱我家》《家有儿女》等室内情景系列剧,但那并不足以涵盖国内“长寿剧”的全貌。《娘家的故事》作为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在情节上有连续性发展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长寿剧。但一个案例的成功,并不代表国内长寿剧正在蓬勃发展,恰恰相反的是国内长寿剧正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长寿剧的制作一定要有播出平台资源的绝对支持。长寿剧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日本、香港、台湾,都是播出机构把持着制作资源,全权负责整个电视剧的制作。也就是说单凭制作公司一己之力,策划制作一部动辄上百集的长寿剧,极不现实。而在电视台方面,出于收视率和广告招商的考虑,不敢随意改变国内观众长期养成的“一口气放完”的观剧习惯,多为选择30集左右的电视剧在黄金档播出。上述现实,极大地影响了长寿剧营销渠道的畅通。
  其次是国内外审查政策的差异。虽然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正在尝试制播结合,即定制剧——《娘家的故事》就是安徽电视台策划改编,与上海剧酷合作制作的电视剧。但是国内政策是全部制作成剧之后,通过审查方可播出。为保证制作和播出周期,《娘家的故事》分为三季,每季80集。而境外的长寿剧播出经常是根据播出的效果,及时改变剧情走向,互动性强,成为长寿剧“寿命长”的一个重要保证。
  最后一点,也是本质的一点,国内的长寿剧原创力量薄弱,剧集质量不高。由于营销渠道不成熟、政策限制等客观因素,长寿剧成为业内创作力量鲜为涉足的领域,没有创作力量的支持,就使得国内长寿剧只能是改编已获成功的港澳台地区以及境外长寿剧。这不失为一种捷径,但是长寿剧一个制胜法宝就是表现日常生活中细腻真实的“婆婆妈妈”,如果只是借用“他山石”,在本土化方面难免会有所缺失。《娘家的故事》虽然改编自同种同文的台湾长寿剧,且讲的是认同感较强的家长里短的故事,但家族企业中的勾心斗角,过于脸谱化的善恶美丑,和国内观众的生活及观剧习惯还是有所出入的,所以网上有大批《娘家的故事》的拥趸与“找茬”的观众在论战——不过,有争议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娘家的故事》中亲切的家长里短、浓厚的亲情与爱情,成就了高收视也是顺理成章。
  由日、韩及台湾地区引进的长寿剧的热播,表明国内观众渴望看到高品质有生活气息的长寿剧。怎样满足观众的这个观剧需求?怎样开辟出播出机构、制作公司利润增长点?有关从业人士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