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2011-12-29丰志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2期

  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积极倡导这种教学活动。通过这几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逐步明确了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策略,具体如下。
  设置高效的学习小组。我们会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针对小学生的实际,从兴趣、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帮助学生结合成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如: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关于北京的胡同与地名,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了解这些名字的来历。首先,我根据要求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的兴趣小组,其中一组负责查找自己生活环境中出现的地名或胡同;一组负责查找北京市区的胡同与地名,这些地名的选择以本小组同学的兴趣为出发点;最后一组是查找自己家乡的胡同与地名,因为在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通过这样的分组学习与讨论,不仅使学生全员参与,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能够有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实行学生组长负责制。在学生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学习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教师只是起指导与完善活动的作用。活动过程中,学生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京剧”,这一活动指导方案就包括“小组成员”和“成员分工”两个具体内容。组长心里必须非常清楚每个组员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组员的优势、弱势及特点给每个人分配任务,做到人人有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组员的能力,然后组长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要想做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信息量非常大。而搜集资料又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鼓励学生进行文字记录、音像收集、动手操作等,引导学生既要充分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进行观察、走访、搜集,又要敢于、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同时教师还要帮助他们与家长及其他人员进行沟通、合作,给予一定的意见与指导,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
  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落脚点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素养”。学生刚刚踏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时,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上,兴趣点落在“好玩”上,而忽视了“语文素养”的习得。但此时教师应意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的过程。它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语文的听说读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小规模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教学活动之中。以北京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弘扬传统美德,从小孝顺父母”为例,在学生了解关于孝顺父母的格言警句、故事传说、诗歌、图画等材料后,我安排了一个小活动——“给父母洗脚”。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学生回家给父母洗脚之后,我马上让他们把这种宝贵的经验写出来。通过上述教学活动的依次开展,就可以把写作、表达、思想教育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 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