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慢脚步 尊重生命

2011-12-29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2期

  初见《慢教育》一书是在一次闲逛书店的时候。当时我一下子就被书名所吸引,随即又想到,像我这样总是风风火火、直来直去的人,是不是也该稍稍放慢一点速度,像身边的同事一样变得从容一些?然而,当我阅读了此书之后才恍然明白,此书所讲的“慢”,并不是我想像中那种速度之慢,而是一种对教育个体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是对待学生的耐心、等待、宽容和细心。
  教育是慢的艺术。对此,张文质先生这样阐述:即使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为能力(一种临场智慧)。教育的“慢”使教师从容的姿态更接近于雪的方式,也使教育的大地更容易灌溉出“人”。
  在张文质先生的引领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对每一个受教育个体的生命都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吗?我耐心等待了吗?我的教学从容优雅吗?答案是否定的。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越来越难的教学内容,越来越紧张的教学任务,让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因而缺少了一种从容、悠闲的心态。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稍稍有所迟疑,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请其他同学说出了答案;公开课上,教师布置了一个小组活动,但却在活动开始刚刚一两分钟时喊停,急急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作业本上出现了因马虎或知识掌握不够导致的错误,负责又善良的教师用红笔帮学生做了仔细的修改,然后请学生照着教师的修改抄写正确答案,却没有给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阅读课上,教师带领着学生仔细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语句,进行了多项所谓的阅读训练,却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张文质先生用一句诙谐但却沉痛的话概括这种教学的本质——“手术本身很成功,但病人死了”。当我们意气风发地站在讲台上将精心准备的内容倾情演绎的时候,尤其当种种赞誉之声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冷静下来,认真地问一问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并把他们的感受作为评价和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对速度、容量的迷恋中返回到真实的、具体的、有实效的课堂。
  “慢教育”不仅需要教育者的细致与耐心,还需要教育者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不断调整预设,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方法,也就是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慢教育”需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个体都能享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样“慢”的教育确实是一件艰难的、费力的、复杂的工作,所以它本身也只能是“慢”的。但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积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同时,“慢”的教育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学习。
  所以,尽管“许多风景我们常常忽略,许多孩子我们常常忽视”,但是,从今天起,我们会“慢一点,再慢一点,放慢欣赏的脚步;等一等,再等一等,等到迟来的花开”。■
  □编辑 江泓